新世代:我在英国学裁缝 | 专访

2020年07月14日 阅读 38905
关注

我和本文被采访者关祖宜先生认识两年有余,之前我都敢拆古董了!1890 Frock coat 拆解实录便是在他的慷慨捐助之下完成的。

作为一名96年出生的年轻人,又有留学的背景与经历,究竟是什么让他投身于“裁缝”这一古老技艺的学习,新一代对这门手艺又是如何看待,希望这次采访能给大家一些不同的视角。

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大家好!我叫关祖宜,在海外学习工作8年,去年刚回国。

我毕业于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伦敦时装学院),预科学习Fashion Design(服装设计)。本科时选择了Bespoke Tailoring专业,师从于几位英国裁缝,学习和工作的内容一直专注在 Pattern Cutting(剪裁)领域。

在校学习期间留影

我的第一个老师说:“高级定制真正的意义,除了手工工艺和稳定制工,更重要的是你做的衣服可以通过自己的风格去表达自己,设计的创新性是关键,你来这里不是学习成为一个技术工人,而是艺术家。

Cutting(剪裁)就是最重要的环节,它不像别的的男装可以设计的很疯狂甚至看起来没有逻辑,对于裁缝来说永远都别小看尺子上的5毫米。”

自那以来我一直对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怀有信仰和敬畏,希望能有机会将之作为自己的事业。

能去海外学习费用相当可观,年轻人去国外学习手工业应该算是蛮罕见的,能说说你当时的想法吗?

有很多原因,除了想在一线学习原汁原味的英伦设计,更多的是在着装习惯上受身边朋友的影响。

在爱尔兰高中时和身边好友探讨男装文化,慢慢意识到在欧洲比较讲究生活品质的人群,对西装文化的见解深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位符号。

我自己的穿衣习惯也从潮品慢慢过渡到一些MTM(Made-to-Measure) 和 RTW(成衣)的西服套装上。

我收藏的1930s 英国制晚礼服

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期间我自己拆了很多衣服去研究探索,从Givancy, Mcqueen,Armani,boss,Canali这种男装成衣品牌到收藏一些萨维尔街的老衣服。

1955 Huntsman Navyblazer/1970 Hardy Amy

在校期间,我体会到国内和英国之间在男装文化上的一些差异。

我当时粗浅觉得,在国内因为一些穿着习惯(例如:年轻人长期穿着运动校服)让大多数人把男装潮流和运动装,休闲服画上了等号,而西装成为了工作场合的限定品,甚至有些人眼里西装是中介的代名词。

从事这个行业,让我有一个契机去体会不同男装语境,用专业的技术和我追求的审美标准来传达我所理解的男士风尚,我很珍惜这个机缘。

在英国Bespoke Tailoring学习的流程是什么样的?每年都教一些什么?

三年本科学习期间,除了男装设计课之外,针对Bespoke Tailoring专业的学习集中在:手工工艺,衣服的制作,还有打版这三个主要模块。

一共有五位老师教过我关于Tailoring的内容。有两位老师传授Pattern Cutting(剪裁), Fitting(试身), Alteration(修改,撇门)方面的知识。这两位一个是Huntsman的女装Cutter,还有一位是有在伦敦自己经营Tailoring Shop的主理人、设计师。

另外三位均是伦敦服装学院的全职老师,教授制作工艺。主要教学内容是从制版到剪裁再到手工缝制,系统全面地带领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客观到主观的理解男装。

你几乎是毕业就回国了,没考虑在萨维尔街找一家店工作吗?

直接回国也是一位尊敬的老师建议我的。他认为伦敦Tailoring已经是非常饱和的状态,作为一个亚裔在没有什么人脉关系的情况下是很难打破壁垒进入萨维尔工作的。

毕业大秀上,模特穿着我亲手设计制作的服饰

他也坦言,萨维尔街是一个比较“自我封闭”的团体。新人融入和学习的过程会非常漫长。而且他也相信一个优秀的Bespoke Tailoring毕业生有能力开创一些拥有独特性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是在工作中重复自己学习的内容。

回来也一年多了,你也跟很多师傅交流过,觉得国内的裁缝跟你回来之前的想象,有区别吗?

回国之后发现, 有各种各样打着“高级定制”的招牌但在用MTM甚至是RTW的工艺来做西装定制的“男装店”, 这让我满脸问号。不过来上海之后慢慢的也接触到一部分真正做Bespoke的业内人士。其实在技术上国内和英国是完全接轨的,在同一套体系之下。只是多年的流水线式制作让本土供应链不再适应Bespoke的操作标准,很多细节也有了这样那样的区别,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更纯粹的英式西装定制展现给大家的想法。

觉得国内Bespoke服饰和英国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英式风格在国内比较式微,市场上更多像是模仿意大利,甚至美式的杂糅,版型受工业化成衣的影响也很明显。
从业者和客人对于真正Bespoke Tailoring或者British Cut(英式裁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概念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师傅的手工标准是和英国一样,甚至制作的工整度要比英国的Bespoke更加严谨和细致。

在英国为自己制作的一件衣服

现在无论从品牌,用料,纱支数,大家对面料的认知和选择非常多样。但在制作工艺和辅料上还没有投注更多了解。
其实不同季节、不同面料,相对应的结构还有组合的缝制方法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自成一派的。比如说,英式风格的西装,面料普遍偏重,垂感好。所以为了达到效果,在英式服装结构上(秋冬季)版师会选择更具有支撑性的辅料,比如大身衬会选择含有骆驼毛的,也会挑马尾含量高的胸衬;

在英国裁剪制作相关辅料

而在缝制手法上,八字针的缝制上也会变宽变大,目的是为了衬布结构更加放松自然。对于制作四季西装,和夏天的轻薄西装,辅料也会有不同材质不同克重的选择。

辅料与工艺,一年四季可能有十数种经典搭配,而国内基本只有软硬两种衬通吃所有的面料和工艺,在这方面讲究搭配组合的店铺还非常少。

今年4月,你在上海正式执业了。非常时期,开业的情况怎么样?作为一个年轻人,你的店铺和客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是,我现在是上海Rainier Bespoke Tailoring的产品主理人和制版师。

陕西南路518号的Rainier Bespoke

其实我本来没有想回国这么快就开店的,但是比较幸运遇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而真正让我有信心的, 除了大家对于这个事业的热爱以外,更实际的是我们团队里师傅的可配合性,我们现在的Cutter之前给萨维尔街上的店做过多年代加工,所以当我提出英式西装的理念还有剪裁和制工细节要求后,师傅可以很快的回应我,默契也就自然形成。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开展新店业务。

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风格?为什么?

作为店铺主理人 我的主要任务是把控制版逻辑和风格输出。这些年大牌西装成衣进入市场还有各种影视作品的展示, 大家对好的西装也有了一些刻板印象。正式老派死板严肃“爸爸的衣服” 是国人对西装认识的一个大标签。我觉得这种固有的思维和眼光时常让我觉得有点沮丧,但也让我更有一种去传达的使命感,因为西装真的不是这个样子。

在校期间为自己制作的套西

我的风格和定位是围绕“Bespoke”展开的,我们以英式高定西装为基础,加上自己审美和比例的同时,保持英式的基本规范,更贴合亚洲人的身形,继而满足每一个客户本身的独特追求和喜好。

你自己热衷充满男子气概的风格,这可能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接受的,这点你怎么考虑的?

很多人看过我的设计以后,基本上给到的评价都是挺拔和力量感,甚至大家觉得我这种故意强调肩腰比例会给人距离感甚至攻击性。

首先设计风格和我追求阳刚之气有关,我觉得男人视觉表达的身形状态应该是追求倒三角的V shape 。就像男人去健身都会普遍会把健身中心放在肩举和卧推一样,上肢的效果可以最直接的表现力量感与气场。

我为自己制作的套装

当然Bespoke肯定不能强迫客人接受我们的风格。所以我们也推出了不同系列,让大家有一个缓和递进的过程,我设计的House Style,强调肩胸的雄伟和收腰的比例,只会在我们的The Artist(艺术家)系列里给希望尝试的客人体验。

起步的Urban城市系列提供最基础的商务套装需求,Elite精英系列和Dandy礼服系列则会有更多面辅料和工艺组合的选择。在这些系列里,我会把设计理念做一些减法:削弱胸腰比和强硬肩膀带来的距离感,内敛的驳头造型也会让所谓的攻击性被中和掉。

谈谈之后想向什么方向发展,展望一下行业未来?

我曾经和另外一个品牌的主理人讲,希望我们也可以像萨尔维街上一样,不同品牌的裁缝还有设计师主理人们可以时不时的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的风格理念 。

我觉得现在绅装文化也在国内市场慢慢发芽,我们的男性同胞们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把每一件衣服用手用脑做好,把每一个客人用心服务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欢上 Bespoke Tailoring。是我选择这个行业选择开店选择坚持的不变初心。

从各方面来说,今年对全世界的相关行业从业者都是一个挑战,很多经典品牌甚至可能从此消失。非常高兴能在这个时候看到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领域,或许怀着一些过于理想的念头,或许还不那么成熟,但一个行业毕竟要依靠新血来传承和发展。

晚些具体尝试一下,届时再看看这位年轻裁缝表现如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