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座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这里,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岭南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不失新兴改造后的生活方式之所。
隐于大片旧式楼房之中,不经意间闪过几扇极具设计感的窗,狭长的5层楼,总共4间房,在每步皆是景的古城里“夹缝中求生”,却充满着不期而遇的美好之感。可别小看这幢「岩也的窄酒店」,每间房的面积虽然不过20㎡,内部却是应有尽有。
1.8*2米的大床、干湿分离的卫浴设施、可观古城景色的书桌,甚至还有私密舒适的投影装置,每一寸空间都得以充分利用,窄酒店的“窄”不但没有造成不便,反而成为酒店最大的特色,与南头古城完美相融,同时引发人们关于居住环境和空间美学的思考。
不只是深圳,其实在全国许多地方越来越呈寸土寸金之势,我们在面对一个有限空间的时候,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尽可能地发挥出它的价值,可谓是亟待解决的课题。而窄酒店选择在缝隙中重建,为这一课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窄」是你在城市里的另一种呼吸方式”,窄酒店主理人黄石如是说道,“就像是在自己的时间流里找到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无关过去也无关未来”。当白昼日光熠熠,外面的窗是反射的镜子;当夜幕降临,窗便成了望向城市的“眼睛”。
在深圳,类似窄酒店这样的建筑有个亲切的名字——握手楼,几乎没有人能够想到一栋握手楼居然还能和设计美学联系上,而这都得益于它的设计师青山周平。
提到青山周平这个名字,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可能就是“空间改造”。还记得几年前他在《梦想改造家》节目中因成功改造“史上最小学区房”而红遍全网,生于日本、已在中国生活超过17年的他,擅长空间改造更乐于让生活居住空间变得更加美好。
在青山周平眼里,窄酒店的改造具有非凡的意义,他希望借由窄酒店为旅人提供一段足够特别的独处时光。而他自己,也特意作为住客亲身体验了一番。在以下太格有物的专访中,青山周平一点一滴用心讲述了自己对于窄酒店的想法和感受。
青山周平
日本建筑师
太格有物:你对窄酒店所在地印象如何?是什么给你带来了启发和灵感?
青山周平:
我第一次看到这栋楼就喜欢上了它,因为它非常有特点。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巷弄、深圳的城中村,这些城市空间里面都会出现非常有趣的小空间,它们都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项目。我个人一直对各个城市的一些缝隙或是一些不那么现代化的、自然生长的东西感兴趣。
太格有物:改造窄酒店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青山周平:
一方面,小空间的设计准确度要更高。比如要做几千平米的空间,我们在做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可能不会太在意5公分、10公分这样的误差;但是一旦放到这种小空间里,几公分的出入甚至会造成整个空间无法使用。
另一方面就是它的改造。这栋楼的房间其实是不规则的尺寸,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改造的难度。还有城中村的建筑本来是没有消防系统的,但我们改造成酒店必须加入消防系统,这个问题我之前在改造胡同的时候也遇到过。所以,这些建筑规范直接应用到胡同、城中村的时候就会出现需要解决的冲突。
太格有物:窄酒店空间虽小,但配备齐全。在房间的结构和布局方面,你是如何构想并实施的?
青山周平:
窄酒店和我之前在北京的白塔寺胡同项目有点像,白塔寺那个项目的空间也是非常小,我们需要把星级酒店的常规配置全部压缩在那个空间里面。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面对20㎡的窄酒店的房间,我其实觉得是一个正常大小的空间,我的考虑是不仅仅要把这个房间设计好,更多的是如何体现出南头古城的当地性或者说这个城市本身的特点。
比如我们把卫生间和洗澡的这个空间放在中央做成一个岛的样子,周围360度可以走来走去,打破了常规酒店的布局。原因是当我第一次走访南头古城的时候,我就感受到像迷宫一样的很窄的路,在那里的步行体验非常有趣,把它压缩到房间里就会变成,卫生间和马桶周围有非常窄的路,有点像我们在房间里探索道路的感受。
另外一点,我们把床放在窗户边上,直接面向南头古城,能够给住客带来一种漂浮在南头古城的感觉,这也是我在过程中会更直接地用身体感受的角度去做房间的设计。
太格有物:窄酒店的一大特色是窗内窗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你为什么会选用镜面的材质、渐变色这样的元素进行设计?
青山周平:
镜面的元素也跟南头古城有关系。透过窗户往外看,有南头古城的一部分老建筑,也有深圳新建的建筑,还有一些在建未完成的建筑工程。当我们从窄酒店的房间里往外看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深圳整座城市的变迁,我们希望镜面可以反射正在改变中的这座活跃的城市,因此运用了这样的概念去做的外立面设计。
太格有物:以窄酒店为例,你如何在作品中传达个人的设计美学风格?
青山周平:
首先我从小在日本长大,日本的一些老房子给我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比如京都的老寺庙,它们的自然态、空间感,木头的材料、石头的材料,包括前辈建筑师的作品都深深影响了我。
如果说风格的话,我还是希望通过材料、色调去呈现空间的体验和感受。比如窄酒店,一二层比较暗,然后三层四层五层越往上走,空间变得越明亮。我的出发点是如何去增强空间自身的特质,二楼采用的是深色的材料、深色的木头,营造出一个相对最暗的空间;三楼四楼逐渐过渡到五楼,采用了白色的材料和浅色的木头,于是就有了从一楼到五楼慢慢上去慢慢亮起来的视觉效果。
我平时每个项目都会用到不同的材料去实现一些想法,目的都是为了传达给使用者关于空间的体验。我喜欢运用简单的材料来造型,比如盒子的形状;我不太喜欢使用复杂的造型,比如很漂亮的流线型,这个跟我的兴趣点有关。可能我更关注空间当中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人和城市的关系、人的感受体验等等。
太格有物:窄酒店于2021年改造完成,处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急速蔓延的时期。关于疫情前后酒店民宿市场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体会,有没有促使你改变自己的某些设计理念?
青山周平:
疫情后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这类酒店的项目变多了。虽然这几年民宿的运营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像新疆、西藏这些国内热门旅游地的住所其实是爆满的。
一方面国内游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旅行相关的酒店项目,另一方面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老城区的关注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此外,疫情加速了我们对虚拟空间、虚拟生活场景的需求。能在手机里解决的问题尽量在手机里解决,实体空间的见面、旅游则变成了大家越来越珍惜的行为和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做空间设计时,其实不能只是简单解决功能性问题,随着空间属性的变化,我们的设计也需要去不断摸索和调整,不应局限于可数据化可量化的比较明确的功能。
太格有物:我们看到,窄酒店里面包含了一些很有趣的细节,比如“Genius is inside/away”这样的标语。能否再多分享几处类似的设计中的小心思,以及背后的想法和理念?
青山周平:
一处是窗帘。正常酒店的窗帘是从上往下拉的,窄酒店是反过来,从下往上拉。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如果窗帘关的是上半部分,开的是下半部分,那么楼下的人就有可能看到床,反过来就看不到了,而且上半部分是开的还能看到城市和天空。
另外一处是水龙头。正常的水龙头往上拉是开往下按是关,然而我们这里也采用了反向设计,考虑到墙面的距离和空间的利用可以尽可能让住客更加舒服一点。
还有一处小细节是左右的窗户,我们采用的是半透明玻璃窗。因为窄酒店是握手楼,离旁边的楼非常近,半透明玻璃窗可以让阳光照进来,同时挡掉隔壁楼的一些视线,更加人性化。
太格有物:假设你不是窄酒店的设计师,仅作为一名住客你的感受是什么?
青山周平:
总体来讲住宿体验还是有一些小惊喜。从外面进来首先是一间小咖啡厅,它是完全对城市打开的,前面有一个小公园,然后往前走发现应该是全国最小的酒店前台,再往前走突然出现一顶挑空很高的吊灯,很窄的楼梯往上通往房间。
空间确实很小,但是它却能够不断给你带来细节的惊喜,而且这些发现和惊喜都是建筑与城市相关的呼应,这是我希望窄酒店带给住客最不一样的体验感。
太格有物:在不远的将来,有没有什么你最想做的项目?
青山周平:
我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是年轻人在中国的生活现状,所以我会想做关于年轻人的移动生活空间或者共享生活空间,打破常规的两室一厅、三室一厅这种私密性高的住所,创造一个大家一起生活的新的空间类型。
图片来源:「岩也的窄酒店」提供
内容编辑:欣格
房间
看起来不错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