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酒喝醉得快”,到底是不是谣言

2023年04月06日 阅读 96148
关注

混迹酒场多年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过前辈的一句劝:

“别混着喝!”

虽然可能大多数人都没细想过这句话的道理究竟在哪,但是好像在酒桌上,这句话每次都奇迹般地“应验”了。

我也不例外,每次一不小心喝开心了就开始“喝白酒喝红酒喝啤酒喝洋酒”

几种酒吨吨下肚,再睁开眼就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按理说,甭管喝什么酒,只要在一样的时间内摄入的单位酒精量相同,那么醉的程度也就相同,为什么一混酒喝,就醉得更快呢?

痛定思痛,我决定研究一下“混酒喝醉得快”的原理何在,结果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混酒喝,醉得快”很可能是个错觉,且已经被反复“谣传”了很多年…...

“别混着喝,醉的更快”?

我们从“喝醉”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去看,会发现导致出现醉酒状态的罪魁祸首仍然是“乙醇”(下文俗称酒精)。

此外,醉酒与酒里的其他物质关系较小,或是压根没有关系。

平均而言,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身体每小时平均只能代谢掉约10克酒精。

(按0.85~0.93g/mL的密度计算,所以10克酒精大概在11.3~12.2毫升左右)

换算成5度的啤酒,就是一小罐易拉罐那么多;40度的威士忌大概就是30毫升的一个子弹杯左右;12度的红酒大概就是100毫升的一小杯。

超过这个量,有身体不舒服或是醉酒的风险就会增加,但具体视每个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数量而定,如果你的酒量好(天生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就比较多),代谢掉酒精的速度就会快一点。

换句话说,喝得快/喝得多都会让你的身体来不及处理这么多酒精,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也就出现了酒醉的情况。

至于你是通过喝红酒还是喝威士忌的方法摄入酒精,其实影响不大。

有的朋友这个时候就会问了:

“啃老师,之前我看你文章里写到过,不同酒类的制作工艺不一样,所含有的‘同源物’(糠醛、单宁、杂醇油、乙醛和甲醇等)的含量也有差别,所以混着喝就很容易宿醉,难道不是吗?”

请注意,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醉酒”而不是“宿醉”,主要指人进入酒醉状态的快慢,而不是第二天身体的不适反应。

而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酒中含有的微量的同源物对于醉酒的速度影响不大,最关键的还是喝酒的量和速度。

所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同时混着不同类型的酒喝,并不会让人醉得更快,只喝一种酒,也对最终醉酒的程度没有任何缓解作用。

所以,千万别以为今夜只钟情于一种酒就能让你逃过喝多的命运,只要量过了,喝什么酒都得栽跟头。

不过我还要再多嘴一句:

虽然混着酒喝不会让你醉得更快,但是酒兑着其他软饮料喝,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有风险,值得特别注意。

首先,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过,气泡会让人醉得更快,因此在酒里混合可乐、雪碧和苏打水等碳酸饮料的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就上头了。

其次,软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会让酒变得具有迷惑性

一方面,软饮料中添加了很多很多的糖、甜味剂和香精,这些人工添加的糖和香精会掩盖掉酒精的刺激性味道,转而让面前的这杯酒变得香甜可口,同时也让你不知不觉中加快了饮酒的速度。

另一方面,有的功能性软饮料里面也会添加令人精神振奋的咖啡因、茶碱或瓜拉那提取物等等,当把这些功能饮料与酒混饮时,就有可能让你的身体对酒醉的程度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摄入过量的酒精,更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个最臭名昭著的案例,莫过于这几十年流行于美国青少年间的大罐装预调酒“四洛克”(4 Loko)。

在05年首次推出时,它的配方中含有酒精、瓜拉那提取物、咖啡因和牛磺酸四种主要成分,因此得名“四洛克”,酒精度从6度到14度不等。

本质上,它就是预调好的软饮料+食用酒精的组合。

多年前我曾经喝过一次原始配方的青苹果味,虽然有十几度的度数,但是入口却不会像葡萄酒或清酒那样带有刺激感,取而代之的是强劲的人工香精味和酸甜口感,喝上去就和超市里买的廉价汽水没什么两样。

听上去甚至还有点诱人对不对?问题就在这里,你的身体意识不到这是一罐威力不小的酒精饮料,吞咽时甚至不会多加顾虑,不用几十分钟就能把这一罐695毫升的酒喝下肚。

划重点,这可是相当于一瓶红酒那么多的、带有气泡的、添加了咖啡因的、十几度的酒精饮料!

可想而知,当大家玩得兴致正浓时,这酒该有多么危险了。

好在后来,在报道了多起青少年死亡事件和住院病例后,四洛克被迫更改了自己的配方,把所有和提神相关的成分都去掉了。

有血的教训在前,建议大家在使用软饮料兑酒喝的时候还是悠着点,需要下意识地估算一下面前这杯饮料中的真正酒精含量,只要控制好量,问题还是不大的。

总的来讲,一晚上混着喝不同种类的酒并不会让你醉得更快,而将酒与软饮料混饮却有可能轻而易举地放倒你,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在于贪杯。

喝酒顺序会影响醉的速度吗?

外国人有一句顺口溜:

Beer before liquor,never been sicker.

Liquor before beer,you’re in the clear.

(先喝啤的再喝烈的,难受是一定的;先喝烈的再喝啤的,指定没啥事了)

简单来说呢,就是让大家先从烈酒开始喝,这样就不容易喝醉;但是要是先喝啤酒这种低度酒的话,很可能醉得快,第二天也更难受。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权威医学科普网站MedicineNet直接指出:

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按特定顺序喝酒能够对人们的醉酒程度产生影响。

至于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有“先烈再啤”的说法,医学界是这么认为的:

喝烈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比喝啤酒后上升得更快。因此,如果你在喝啤酒之前喝了很多烈酒,就会会更快感受到酒精的影响,身体就会下意识地减少、减慢摄入酒精,俗称“喝不动了”。

另一方面,喝啤酒“上头”的速度是很慢的,当你从啤酒转向威士忌等烈酒时,此时已经轻度受酒精影响的身体就会有一种“惯性”,误以为面前这杯烈酒的劲儿就像啤酒一样小,这个时候就会非常容易喝多。

也就是说,虽然喝酒的顺序理论上不会影响酒精吸收的快慢,但是实操中,不同的饮酒顺序确实可能会影响人们喝酒的量,进而影响醉酒的快慢。

本质上,还是让你喝得更少了。

怎么喝让自己“醉得更慢”?

一番分析下来,既然不混酒和更换饮酒顺序都和酒精吸收的快慢没太大关系,那酒桌上真的就没有让自己醉得慢一点的方法了吗?

我参考澳大利亚政府的官方健康指南Health Direct,总结出以下几点“让自己醉得更慢”的小技巧:

技巧一:记得吃点东西

酒精通过胃和小肠进入血液。如果开始喝酒时是空腹状态,酒精会更快地进入血液。你可能会很快感受到酒精的影响,从而更难控制饮酒的速度和量。

所以,边喝酒边吃点东西虽然会长肉,但是诚实地说,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确实就没那么容易醉了。

想起来,那句经典语录“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也不至于喝成这样”,其实是相当有道理的......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下酒用的菜和零食不要选择太咸的,因为人在口渴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摄入更多液体,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下酒更快”,反而更容易喝醉了。

技巧二:大量饮水

相信我,在两杯酒之间喝一杯水,绝对是酒桌上最好的“保命秘笈”,因为水可以稀释刚喝下去的那杯酒的浓度,让酒精吸收得更慢。

同时,大量饮水也能加快新陈代谢,缓解因酒精造成的口渴感觉,多跑厕所多出汗,喝下去的酒也能醒个大半了。

技巧三:数清楚你到底喝了几杯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上任何酒桌之前,请先反复在脑海中回想自己曾经的醉酒经历,做到对自己的酒量“心中有x数”。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那样,平均下来每位健康成年人每小时只能够完全代谢掉10克的酒精,超过这个量就会有“醉意”,超过太多就会翻车。

也就是说,如果你完全不想有一点醉意,那么每小时内最稳妥的方式是只喝一小杯威士忌/一罐啤酒/一小杯红酒。

如果今晚有畅饮的想法,也要默默在心里换算一下今晚到底喝了几杯。毕竟,量才是喝醉的根本原因。

技巧四:喝慢一点

如果今晚确实有很多好酒等待享用,那么我觉得慢慢品鉴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囫囵吞枣”般地快速喝酒下肚,不仅让你的感官很快麻痹到尝不出来酒的好坏,而且还会让你的欢乐时光大幅缩短。

好不容易和朋友、至亲或爱人举杯共饮的时候,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最新评论

  1. 顾阿迪 says: V4

    能喝怎么喝都没问题

  2. Cityboy says: V4

    哇哦

  3. 安安安先生 says: V6

    今晚多少得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