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画廊老板在上海的家,仿佛一个小型的室内展厅

2020年04月14日 阅读 63572
关注

在「Casa Home」栏目,通过拜访好朋友的家,我们希望分享人与家具之间的美妙关系。我们享受在casa casa工作,因为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客人,在跟他们交往中,见到生活丰富而多样的面貌。

Enrico Polato

“胶囊上海”(Capsule Shanghai)画廊创办人

来自意大利的Enrico Polato,现在是上海胶囊画廊的老板。因为喜欢中国当代艺术,2004年他来到北京学习、工作了9年时间。2013年,他搬到了上海生活,3年后开了属于自己的画廊,致力于向喜爱艺术的人们推荐更多当代年轻艺术家。 从威尼斯到北京、上海,十多年来Enrico一直和艺术作伴,他家里有着多年来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胶囊画廊举办展览的时候,他有时也会留一些艺术品在家中,他的家也因此成了一个小型“画廊”。

从意大利到中国,是艺术一路牵引着我

对我来说,到中国生活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从中学开始,我就对语言和亚洲文化很感兴趣。大学我在威尼斯学习中文,那个时候认识了一个教授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师。也就是在他的影响下,我了解并爱上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当时活跃在北京东村的行为艺术家们的故事十分吸引我。

2004年,我通过了一个留学项目的考试,选择了到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艺术理论课程。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接下来会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我从小在意大利乡村长大,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城市对我而言无疑是令人向往的。它不仅在各方面都比较便利,重要的是还拥有更开放的艺术环境,让我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当时的艺术家。

在北京时Enrico工作的麦勒画廊。这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瑞士画廊,1996年进驻中国,是较早深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之一

和这些艺术家朋友交流,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事了。我很喜欢和他们去玩、喝酒,去参观他们的工作室,聊聊艺术相关的事情。我也开始喜欢收藏艺术家朋友们的作品,喜欢把它们放进我的家里,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我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是一位德国的年轻艺术家创作的。那时候我自己还很年轻也没什么钱,购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比较没有负担。而且,很多艺术家在刚刚开始都不容易,我想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搬到上海之后,我开了胶囊画廊,也是希望尽可能和大家介绍更多年轻艺术家。我认为,支持这些年轻艺术家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他们虽然年轻,但是是艺术界的未来。就像我的画廊名字中的“胶囊”一样,是“时间胶囊”的概念。

生活、工作在上海安福路让我想起意大利家乡

我现在住的安福路这套房子,是我搬到上海的第一个住处,已经住了6年了。第一次到安福路,我就决定一定要住在这里,因为这里和我家乡的小区太像了:两边建筑都不高,相互之间距离很近,邻居打打招呼都方便,旁边有很多小店……我在这里还有固定去买菜的店,这些相似点都让我觉得很亲切。

我的家在一栋老公寓楼的二楼,100平米左右,保留着老上海时期的木地板以及中式的木制衣柜和灰砖。虽然很多朋友提醒我不要找老房子,说可能装修不好、水压不行等等,但从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这是我能够好好生活的地方。

房子装修得还不错,我是这里装修后的第一个租客,很多家具都是新的。我很喜欢它的厨房,因为我爱做饭,以前不忙的时候,总是在厨房待很长时间,做拿手的意大利菜招待朋友。这个厨房的橱柜都是不锈钢的材质,很好清洁,整体看来很现代,和客厅、卧室的传统风格对比起来,形成的反差我觉得也很特别。

准备开画廊的时候,我也特别想找一个老建筑里的空间做画廊。因为经常打听,连我们小区保安都知道这件事了。有一天回家,保安告诉附近有人要转让一个空间,在小区深处,还带有一个院子。我一看就觉得这个地方很适合,而且从家里出发步行两分钟就能到。

位于安福路的胶囊画廊

现在,我每天除了在家,就是投入精力在画廊工作。比起年轻时候的party life,哈哈,现在我的生活更加规律,整个人的状态也更加稳定了。 办展览的时候,我有空就会邀请艺术家到画廊隔壁我的家做客,一起吃饭喝酒聊艺术,就像以前在东村一样,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如果家里的墙都空着我会不太习惯

艺术已经自然地进入我的生活,我也习惯了和它作伴。如果我去朋友家,看到他家里的墙很空,没有艺术品,我会觉得不太习惯。我自己的家大概每三四个月,都会更换一下艺术品。每次有人来我家,我都喜欢和他们分享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我觉得让那些优秀的艺术品放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实在太可惜了,不管是开画廊还是在家里多摆摆作品,都应该让这些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我家因为是老房子,有一些中式传统的设计,放当代艺术品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对话。有些人可能觉得当代艺术和传统是矛盾的,但我不觉得。意大利就是一个室外的美术馆,出门就有很多很老的建筑、物件,但是几乎所有的城市广场也放一些当代的新的作品。我老家威尼斯的老房子里也有很多年前的家具,也放了很多的当代艺术品。

挂在Enrico家中式灰砖墙上的是艺术家Martin Wong的作品

中国艺术家舒勇的“Bubble Woman”

更换艺术品的时候,其实自然而然地会考虑它们的位置,和家具产生一种联系。 我最近收藏了一个有名的艺术家Martin Wong的两幅画,因为他的作品比较深沉,我就在旁边放了一盏灯,让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感觉。另一幅是比较有名的系列,跟红色的砖有关系,比较工业风,所以我把画放在客厅灰砖墙那,这样搭配还挺特别。

Enrico现在的客厅,摆放了9件艺术品

有一个作品我从来没有更换过,它现在挂在客厅的电视机上面,是美国艺术家Sarah Faux创作的。 在还没做画廊之前,我去了美国看她的作品和工作室。她告诉我,这是她在耶鲁大学的毕业作品,我很喜欢它并问她愿不愿意卖给我带到中国。其实,这个作品对她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早期作品。后来,画廊开幕的时候我还联系了Sarah,她寄了些作品过来参展。

卧室床头上碳纤维艺术装置《7本真实存在的魔法书—希腊莎草纸符咒》,是中国年轻艺术家冯晨的作品,胶囊上海创立后,冯晨也在这里做了展览,这件作品就是展览后Enrico收藏的这些艺术品不只是挂在墙上,或者把空间变得美一点这么简单,而是跟我的生活,跟我的决定有关。

我觉得casa casa很亲切,因为有很多熟悉的家乡品牌

从我家出去,走几分钟就能到casa casa,所以我差不多刚来上海的时候就知道这里了。 那时候casa casa只有一楼店面,我去的时候只是单纯的为了购买家具,发现这里有很多意大利品牌,让我这个身在异乡的意大利人觉得很亲切。

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Nelson,他也来过我家,经常给我一些家具搭配的建议。 其实,租着房子经常不敢买太大的家具。我在北京生活的时候,买的是比较满足基础功能的家具,也会通过我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来让空间变成我喜欢的样子。

从北京来上海的时候,我一件家具也没带来,只带了自己收藏的艺术品。 现在住在的房子有很多房东留下来的家具,我保留了一大部分,比如客厅的那组沙发,和其它家具放在一起不会觉得奇怪。但是实在没办法和艺术品和谐存在的,我还是会换掉,比如餐厅的椅子我就在casa casa买了现在新的这一组。

我觉得灯对房间来说很重要。有一次,我想换卧室里的灯,就去casa casa看到了一个很美的灯,是Diesel with Foscarini的玻璃吊灯,我很喜欢它的工业风的感觉。还有一个Flos的灯,它是聚丙烯材质的,可以当作台灯、落地灯、壁挂灯,把手还能充当绕线器,非常酷,而且很实用。 现在,如果有作品需要配一个更特别的家具,我会跟casa casa联系。

Enrico在casa casa购入的Diesel with Foscarini glas pendant,是意大利服装品牌Diesel和经典灯具品牌Foscarini的跨界合作,以口吹玻璃为材质,时尚中带着复古风潮。

最近几年,我在安福路不仅看到了年轻艺术家的发展和变化,也看到了casa casa的变化。特别是二楼的空间腾出来之后,casa casa多了很多艺术活动,和很多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真的很棒。不得不承认,Nelson是个很厉害的人。 现在的casa casa已经不仅仅是个商店,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展厅,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到casa casa看展,It’s funny!

2018年10月19日,Enrico的画廊Capsule Shanghai和casa casa共同发起的展览“Living with Art”

梁哥有话说

Nelson Leung 梁伟 ,casa casa创始人

Enrico和我认识的很多意大利人都有些不一样,他有比一般艺术工作者更踏实的做事方式,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眼光。他的画廊是安福路的一个亮点,令这条街更有艺术气氛。Enrico一直有自己的坚持,所以胶囊上海拒绝网红式的传播方式和来访,因为Enrico更希望来自己空间参观的是真正热爱艺术的人。

我其实非常喜欢展厅外面的花园,不算很规整,但很有趣。现在这个季节走过去拍照,要很小心地上有一些从地面开始冒出来的竹笋尖子。我觉得他要赶快处理,不然这块草地很快就被竹子给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