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穿着得体的绅士,都被我画了下来”

2020年09月18日 阅读 36995
关注

在与众多品牌合作后,时尚插画师 Slowboy 最近又将自己的形象画进了 DELL XPS 系列的用户场景图里。

Slowboy X DELL XPS

从他的作品中,人们除了能看到精致的男装穿搭和生活态度,还能明显感受到这位作者的一些思考和小情趣。

那么,Slowboy 本人跟他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跟他聊了聊。


对 Slowboy 的电话采访约在北京时间晚上六点半。五点半时,他突然发来:「我准备好了。」Slowboy,慢君,从之前的一些文章得知,这个笔名源于他是个经常会慢半拍的人:说话,反应,思考,做事,都有自己的节奏。「提前一小时做好准备」会是在他的节奏之内吗?几分钟后他补充道,「啊,我好像算错时差了。」

Slowboy,王飞

2015 年,35 岁的 Slowboy 和家人从北京移居伦敦,开始专心打理自己的公众号 SLOWBOY。同时,作为时装插画师,他留心生活中能用画笔记录的一切,并为各大品牌提供创意插画。

虽然现在的作品多是关于时尚男装,绅士文化,但最早出现在 Slowboy 画笔下的,却是姥姥家脸盆上的两只孔雀。「那时还在幼儿园吧,觉得感兴趣,就临摹了。」他说。

「不解之缘」这个略显俗套的说法,大概最能够形容 Slowboy 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他自小学习中国画,四五年级开始接触素描等基础绘画技巧。九十年代,「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从日本进入中国,在中小学生间风靡。当时正上初中的 Slowboy 也为之痴迷,他改变了风格,开始画漫画。

一切都伴着对绘画的兴趣在自由生长。Slowboy 直言,那时从没想过之后要走上这条路,「毕竟年轻人的想法总是一会儿一变。」正式做出学美术的决定已经到高中后期了。

毕业后,他去新加坡求学,抱着要学习纯美术的信念读完了第一年的基础课。次年分科,他看到平面设计专业,觉得新奇之余突然想到,也许学了设计,画漫画时的构图和分格应该会更好看一些,于是当即改变了主意。现在回忆当初的决定,Slowboy 会觉得是一个「冲动的结果」,可仔细想想,所有选择的起点和终点,他自己都是掌握了方向的。

搬去伦敦之前,Slowboy 在奥美中国工作过 11 年,从美术助理做到创意总监兼首席美术总监。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日常工作,他还会为公司的内部刊物画插画。「那是一段对我非常有帮助的经历。通常一个人拿到一本杂志,可能只是随便翻一翻,但因为我需要用插图表达含义,就必须仔细阅读内容。这也让我可以不停地去实验,摸索不同的绘画风格。」

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或者一个独特造型,是 Slowboy 在 2015 年创办个人公众号时想要确立的东西。在找寻自己风格的路上,他坦言,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就是日本插画师穗積和夫。同是在 30 多岁转行做插画师,生于 1930 年的穗積和夫原是建筑系毕业生,之后却在 60 年代创作出了引领当时日本穿搭潮流的 Ivy Boy 形象。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人们也开始对着 Slowboy 的插画形象研究男性时装与穿搭了。虽然 Slowboy 说:「我不敢自大地说我的作品里有穗積和夫的影子,但他确实对我的影响巨大。」但二人作品中某种相似的氛围与态度,好像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流转了。

Slowboy 笔下的 Ivy Boy

与穗積和夫会面时,老先生问 Slowboy 的第一句话是:「你用什么作画?电脑还是手绘?」仿佛插画师间确认同类的暗号。

大约 20 年前,Slowboy 还在新加坡上学时就开始用绘图板画画了,但只持续了四五年。从那之后,他始终坚持手绘:水彩、水粉、铅笔,一同混在纸上,最后再扫描出来。问及原因,他想了一会儿说,「手绘作品好像更有…生命。」

「手绘是会出错的,有些完全不受你的控制。包括对纸张的选择,光滑或粗糙的纸面,效果是不一样的。但在绘图板上,下笔之前你就知道它的笔触了。那样的方式对我来说,还是缺少了点什么。」

这样看来,外表温文尔雅的 Slowboy,在创作方面的确不会只想做安全的或可预期的选择。他的目光时常被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场景和瞬间所吸引,随时准备好掏出兜里的速写本进行记录,或者将当时的画面记在脑中,回去后再用画笔重现。

打破场景中现有的故事和逻辑,也是会让 Slowboy 感到兴奋的创作方式之一。比如在 DELL XPS 的用户场景图中,原本只是张「某人在某地做某事」的普通照片,Slowboy 将自己的形象置入,与照片主角突然来了场关于「野营车」配置或者高级电脑包的对话。

「真实场景加虚拟人物,我会觉得自己像黑客一样,在原本的代码中又加了一段,修改了整个程序,创作出了一个新的东西。」他说,「会有一种戏谑或者小小的趣味在里面吧。」

Slowboy 的插画作品,如今时常被人们当作穿搭教科书,而他本人的衣着通常也是搭配得有趣又得体。

他从小在北京鼓楼附近的胡同里长大,按说跟时尚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却在那个年代拥有过难得的「时尚体验」:9 岁时,Slowboy 代表中国去欧洲做文化交流,向欧洲人展示中国画。以怎样的穿着示人,好像都影响着国家的形象感。

「当时没什么品牌,时尚行业也不发达,我母亲去北京有名的『红都制衣』给我做了一身『三件套』西装。我记得还是格纹的。」他回忆说。

东交民巷的「红都制衣」曾有三大任务:「为中央领导服务;为出国人员服务;为驻京使团服务」。在国人心中,「红都制衣」的地位神秘又遥远。身穿它们剪裁的套装,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变得正式起来。

不过,当时为了出门好走路,Slowboy 脚上配的是一双那个年代的旅游鞋,现在看来,也算是领先潮流了吧。

虽然穿着「三件套」走出过国门,但作为一个 9 岁小孩,当时的 Slowboy 对服饰并无意识。

他穿衣风格的形成,首先是受新加坡上学时看的日本潮流杂志「MEN' S NON-NO」「STREET」「BOON」「POPEYE」等影响。「其他就和大多数青年人差不多了,看一些文艺作品,影视剧作品,慢慢形成自己的偏好。」

Slowboy 日常穿着较多的,还是传统的绅士装,工装和军装。去见各个品牌的客户,去户外或者去逛街,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对于「穿衣不超过三种颜色」这样的说法,他觉得身上的颜色的确不该太多,但三种对他来说又太少:算上基础色的话,四五种会是最佳选择。
「如果配合得好,其实很能体现一个人对颜色,以及着装的把控能力和掌握技巧。而且我觉得,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

围巾和袜子是 Slowboy 最喜欢买的两件单品,尤其是袜子,据他讲已经屯了一大抽屉,但碰到喜欢的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他不喜欢图案很多的袜子,但会被亮色袜子吸引,认为它们会成为搭配中的小巧思和亮点。

而对于另一频繁出现的配饰:领带,他又有不同的看法。「领带的位置很重要,它在脸以下,几乎是所有人第一眼关注你的位置。如果那个位置太亮,领带会占据所有注意力。尤其是在跟人谈事时,你不会想让人一直关注你穿了什么。」

对于「潮流」的感应,Slowboy 会更多地将它体现在颜色和面料上。比如当年的流行色,可以在穿搭中加进去一点;摇粒绒和灯芯绒再次成为时尚,他也会购入一些单品进行搭配。

但对于那些过于繁复和夸张的服饰,Slowboy 会谨慎选择。会有适合驾驭它们的人,只是自己不适合。

逐渐地,他已建立了一套穿衣体系,这一过程起源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性格,形象,职业,每一个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其次他认为,衣服是做给大家的,关键是人们如何从中挑选,平时接触一些时尚和服饰的相关资讯,也会对这个体系有所支持。「你就像是一个策展人,需要挑选一些东西去为你要表达的信息服务,它们的最终组合,就会慢慢形成你自己的风格。」

分别在北京和伦敦生活数年后,Slowboy 也明显感受到了中西方在时尚文化上的差别。

「我们现在穿着的时装,其实都是舶来品,都是西方的穿着方式。对于西方人来说,它们是自然传承下来的。如果你看男装的演化,他们的西装是从宫廷的服饰,然后结合军装,结合平民的服装等等,按一定的顺序被传承下来。」

无论是 Slowboy 本人或者他作品中的人物,都算是在其中找到方向的人群了,然而对于他们这样的男性,大众的眼光尤为苛刻。如果以「精致」来定义在生活和外表上有同样高要求的男女,前者好像更易形成刻板印象,比如:「娘」(Slowboy 说:有点政治不正确)。

「服装也好,时尚也好,我觉得都浓缩了个人以及社会的审美和创意,是一个外在的具象表现。」至于由谁来展示和表现,男性和女性所拥有的权利和标准大概相差无几。

抛开性别的概念,Slowboy 认为还很有必要区别开「留意」外表和「在意」外表。「在意」外表可能意味着过分注重,只是追求表面,流于肤浅。而「留意」是一种自我的认知,「我知道自己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是否适合现在这个场合。」这样的观念,无论男女,或许越多人意识到,就会让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更加舒服。

当然,Slowboy 以插画的形式去展现时尚,并非想让人们只是将目光放在画中人物的衣着和品牌上。「单纯地注重如何装饰自己,肯定不是我想提倡的。」他说。与其从自己的作品中学会「留意」外表,他更希望人们也会去「留意」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细心地观察和体验。而这一切也不必上升到「精致生活」或「尊重生活」。「坦白说很多人都在探讨的,是活着的意义,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我会觉得,积极一点去生活吧,总比消极要好。」

文_蒋旖旎
图_Slow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