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几在家No.40 | C先生的家,设计师的沉浸式体验记录

梵几 V1
2020年10月02日 阅读 33209
关注

涞德室内设计工作室与梵几颇有缘份,团队的办公室位于五道营胡同,与国子监客厅是邻居,去年发布的第33期梵几在家——里信家的室内设计部分也是由涞德团队操刀完成的。

得知涞德的下一个项目是里信父亲C先生的家,我们与涞德的主设计师建辉取得联系,期待探访。提及C先生,建辉语气中带着几分崇敬。在设计过程中,C先生给予了建辉绝对的信任,希望他放开、自由地完成设计。甲乙双方也在敞开心扉的沟通中,从合作关系相处成为忘年之交。收到梵几的拍摄邀请后,C先生希望建辉可以作为主人体验一天自己设计的空间作品。

于是,我们和建辉一同前往天津,就像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一样,开启了一场”好梦一日游“。

男主角建辉,30+,巨蟹座,室内设计师一名,带领一支小型队伍扎根东城区某胡同埋头创业,将工作室命名涞德,取意英文中的梯子(ladder)一词。在他看来人类制造梯子这件工具,给自己提供了通向高处的可能性,而探索生命中不同形式的通道则是他的常态。

建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天马行空。从北京去往天津的路上,我们从电影聊到威士忌再聊到艺术,对话始终在形而上游走。

C先生的新家地处哏都天津的大学城,跟里信的”六楼“相距不过百余米,以一墙之隔分座于不同的两个小区。在C先生的生活哲学体系里,这样的距离既能便利家人间的往来,也为彼此保留了合适的距离感。

我跟建辉捧着从北京远道带来的茶具酒盏与书画杂器,从地库推开门的时候,整个人都被柔和的白日光线包裹了,即刻有了远道归家的暖意与放松感。

房子的下沉空间,被建辉大刀阔斧地改成了一个“盒子”,视野开阔,格局与里信家异曲同工。为契合C先生“尊重相伴,莫打扰相干”的生活哲学,在每个空间各自独立的基础上,打破固有的封闭结构,视觉上彼此联通,在下层抬头可以看到走廊以及书房,而在上层亦可以俯瞰楼下空间。

置身盒子中央,处于相同的坐标点上,建辉想起了第一次见到这个空间样子:光线从昏暗的地方散落,四处都是粗糙水泥的墙壁,没有一丝生气。就在那时候建辉想到,如果建立某种通道,让光线自然地落进来,处于空间中的人是否可以与之产生一种近似对话的关系,能够时时刻刻进入到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作为设计师,建辉常处在加班的状态,穿梭于不同项目中,极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观察一天中光线的变化。

建辉认为家既是自我保护的躯壳,也是自我反思的边界。大多数时候,在安全感的缺失中,家作为对立外界的容器,能够把喜怒哀乐收纳进来;同时也在漫长自我沉淀和省思的过程中,为你构筑一个崭新的通道,向更多方向延伸。

建辉爱茶,作为主人,自然少不了在家喝茶的闲憩片刻。品茶过程中,他如数家珍地讲某个器物是在哪里收来、某幅小画作者的创作意图。他乐于寻找一些年轻的艺术家,透过他们的一把壶,一只杯子,甚至小到一个茶针,去探究表达背后更深的意趣。

午后时分,宜放飞自我。

作为一个range很宽的人,建辉从不给自己设限。在涞德的官微上,除了少部分的工作分享,大多数内容是儿童节带着宝宝去观测月亮的vlog、出差路上无聊时的自拍,甚至还有转发过蜡笔小新的片段。

感性的哲思之下,他没有用语言去表达的那部分自我更为有趣。他会纠结哪一件外套上镜好看,会专门为卧室搭配床品的颜色,也会趁休息时候搬把椅子到室外,晒着太阳,享受在岛上“猛男捡树枝”的时光。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些恍惚地觉得,似乎这就是他的家。

也许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这样,碎片化地活在每一个项目中,却把每一个项目都活成自己的另一个家。

天光渐暗,到了该谢幕的时候。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空间,抚摸每一个角落,建辉的眼角隐约泛起了泪光。

我想,生活中的每一个启发者,在岁月沉淀中都与我们共生,成为我们自身新的一部分。这个逐渐趋近完整的过程也许就是成长。虽然会面对局限,但是向局限妥协,或是加以练习和探索,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建辉来说,明知自身边界,却试图突破的那股力就是他所说的通道。在我看来,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的是通道,而不是答案。

随着”嘭“的一声,建辉用力地关上大门,仿佛有人大喊一声“cut”,灯光暗去,演员散场。

全情投入后理性抽离,设计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空间与真正主人的故事正待上演。从最初冰冷的水泥,到拆解,再构建,最终一个家要回归生活本真的烟火气。黑暗中我看不清建辉的表情,但我知道他很快又将奔赴下一场未知的“演出”。

撰文 / Chups
视觉 / bia、阿信
拍摄 / Chups、luran、朱敏

最新评论

  1. W.Z says: V6

    Cool(๑•̀ㅂ•́)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