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之美与脆弱有关

2020年12月01日 阅读 32792
关注

阿兰·德波顿能看就趁早,越往后读到越容易羞愤:你扛着二百斤重的大刀披荆斩棘折腾到半山腰,发现那有个公交站,两毛钱就能从山脚坐到山顶。什么意思?就是说这位先生十分擅长解答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小困惑。可是这些小困惑在我们年轻时,简直比天高比海深。

伯克24岁时,放弃在伦敦的法律研究之后,写了《关于壮阔和美丽理念之源的哲学探究》。他直截了当地表示:景致之壮阔和脆弱的感觉有关。很多景致是美丽的,例如:春天的草原、柔美的山谷、橡树和河畔小花(尤其是雏菊),不过这些景致并不壮阔。

“壮阔和美丽常被人混淆,”他抱怨道,“两者所指相差很远,有时性质可说是南辕北辙。”对于那些从丘园瞭望泰晤士河,然后惊叹泰晤士河是何等壮阔的人,这位年轻的哲学家显露出了一丝的不耐烦。

一种景致只有让人感受到力量,一种大过人类,甚至是威胁到人类的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壮阔之地具体表现了人类意志所不能左右的力量。他用耕牛和野牛作比较来说明这个道理:“耕牛力气很大,但是它是温驯的,任劳任怨,不构成任何威胁,因此耕牛并不会给人以雄伟的感觉。野牛的力气也很大,但是这种力气属于另外一种,往往是非常具有破坏性……因此野牛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无比的,壮阔的感觉也是如此。”

世界上有“耕牛般”的景致,没有杀伤力,“一点也不危险”,并顺从人类的意志。伯克年少时就曾经到过这么一个地方,也就是基尔代尔郡巴丽多村里的一所贵格会寄宿学校。这个地方位于都柏林西南30英里处,有大片的农田、果园、树篱、河流和花园。世界上也有一些“野牛般”的景致。伯克列举了这些景致的特征:庞大、空旷、晦暗,而且这些景致因具有一致而延绵不绝的特质,看起来无穷无尽。西奈沙漠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欣悦?为什么要追求这种渺小的感觉,甚至因此而感到高兴?为什么要离开埃拉特城的安逸,背起沉重的背包,跟随一组沙漠爱好者沿着亚喀巴湾的海滩行走数英里,来到一个只有岩石的沉寂之所?还必须像一个逃犯那样躲在少数几块巨大岩石的阴影之下,以躲避烈日的曝晒?为什么我们充满欢欣地期盼花岗石床、砂砾烤盘,以及那向远处伸展、山峰镶嵌在深蓝天空一角的凝固火山熔岩,而不感到沮丧呢?

有一种解释是,那些比我们强大威猛的东西不一定令我们感到憎恨。那些与我们意志相违的东西可能引起我们的愤怒和怨恨,然而它也可能让我们心生敬畏。而它们是否能引发我们的敬畏,则完全取决于它们貌似挑衅、恶劣和傲慢的同时,是否也具尊贵之风度。看门人的自大傲慢令人生怨,迷雾笼罩的高山奇险则使人心生尊崇之意。强大却卑劣之物让人有被羞辱之感,但强大且尊贵之物则使我们敬畏。

让我们再次引申伯克关于动物的比喻:一头野牛或许能引起壮阔之感,但一条水虎鱼却不能。其关键似乎在于动机:我们视水虎鱼的力量为邪恶且具掠夺性的,却把野牛的力量视为坦率和正大光明的。

即使我们不在沙漠中,别人的行为及自己的缺点也会让我们感到渺小。羞辱感是人类永远的危机。我们的意志常被违抗,愿望也常被阻挠。崇高的景观不会因此而直接揭示我们的不足。它们的吸引力在于提供我们一个新颖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对我们原已熟悉的缺憾。

壮阔的景致以宏伟的方式,重复着日常生活经常施予我们的教训:“宇宙强而有力,而人类脆弱不堪;人的生命是脆弱和短暂的;我们除了接受加诸意志之上的限制外,别无选择;许多的必然性不是我们可以对抗的,面对它们时,我们只能臣服。”


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 阿兰·德波顿一度是许多女文青心口的朱砂痣,那时候她们读着《爱情笔记》,心想阿兰·德波顿一定比王尔德还漂亮,后来村里通了网……

一定有人能欣赏阿兰·德波顿满脑门的智慧,但肤浅如我,第一次被嘲笑“哈哈哈哈哈哈没想到你居然喜欢大秃头”的时候,实在羞愤欲绝,然后该先生就成了墙上的蚊子血。

再后来,我还是很肤浅,但已经对“文如其人”不存执念了。

最新评论

  1. Kei says: V1

    学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