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匠人一泽信三郎, 我甘愿落后于时代

2018年09月29日 阅读 67028
关注

一泽信三郎,京都同名百年老店掌柜

用帆布兜住时光

所谓的手艺,可能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职人们只觉理所应当,但在我们听着,向往着,就发现日常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便有神意。

在日本京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态圈,那里聚集着许多百年老店:做茶叶,做木桶,做刀具,修古钟……自家住屋和店铺连在一起,前面开店,后面居住,父传子子传孙,祖祖辈辈做着同一个行当。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职人」。一辈子精进手艺,制作出牢靠且具有时间美感的物件,京都职人的存在满足了现代人对「从前慢」的想象。

一泽信三郎,是京都一泽帆布家族的四代目(第四代传承人)。比起其他老店动辄六代目十六代目,一泽家的历史不算久远,行当也不是绝对传统,甚至一度是潮流的代表。帆布和缝纫机都是西方的舶来品,当年一泽的曾祖父受「文明开化」影响,组建西洋乐队,开干洗店,缝纫包袋,是名副其实的「潮人」。

但由于不善经营,多栖发展的业务只留下了缝纫一项。爷爷常次郎继承了这项工作,开始为京都其他行业的职人缝纫工具包和配送袋:装鸡蛋的、装调料瓶的、放五金件的。

一泽家还会把商号、电话印在包上,起到广告作用。到了父亲一代,喜欢出国旅行、登山当驴友,店里也做起了登山包。当时卖得最好的不是布包,而是登山包和帐篷。店铺都成了京都大学登山部的交友中心,总有年轻人来这儿看包,畅谈大自然和爱情。

从小,一泽信三郎就在家中的工坊里闻着帆布的香味,听着缝纫机「咔哒咔哒」、木槌敲打帆布「笃笃笃」的声音长大。大学毕业后,信三郎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过着年轻人向往的白领生活。8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到达顶峰,传统手工业日渐式微,包括一泽帆布在内的许多工坊陷入危机。因为「在报社的工作也就马马虎虎」,信三郎决定回京都辅佐家业。

工坊里的老和小

在工坊里,最小的员工24岁,最老的75岁。比员工年龄更大的,是那些使用了80年、90年的缝纫机。「脚踏缝纫机速度不是很快,但可以缝制各种各样的包。」信三郎对这些缝纫机十分尊敬,几乎每一台机器都留下了长辈的生活印迹。有的职人在缝纫机上工作超过50年,他的叔叔一直踩缝纫机到93岁。

除了情感因素,信三郎坚持使用脚踏缝纫机而不用全自动缝纫机,还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匠人的自主性。工坊不规定缝纫的顺序和细节,由匠人们边做边想。「我希望他们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脑子,这样工作才能感受到双手制作出好东西的成就感」。

裁布的剪刀人手一把,各自专属。剪刀越短,资历越长。用一段时间后磨损变钝,就送去剪刀铺磨锋利些。久而久之,一把剪刀会随着职人的使用越磨越短,成为劳作的象征。

对于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用日本华文作家吉井忍的话来解释:「无论是在东京还是北京,生活节奏都变得越来越快,人很容易感到自己的存在非常渺小,好像很容易被时代淘汰。而京都匠人可以通过自己制造的东西传达出人的存在感,这点很重要」。

帆布包的霸道与深情

越是变幻的年代,人的存在感越弱,就越需要一些具象的印证,比如某样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日本民族素有养成的消费习惯,比如最早的电子宠物机,到现在的养成系偶像。帆布包在他们的解读中,也成了养成的一种。

一泽夫人说:“和看着很鲜亮的化学纤维不同,天然的棉帆布、麻帆布自有韵味,使用时间越长,越有独特的风格和风情。买了这个包后,会有种『逐渐养成、养大它』的感觉,我们特别希望包的主人能够欣赏到帆布的各种变化、各种表情。”

天然帆布会随着时间变软、褪色,同一款帆布包由不同的人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变化。它记录了使用者走过的风景,经历的人和事,是主人很好的陪伴。当布包用到破损时,都可以拿回店里修,「终身保修」。

看到客户使用那么多年,用包用到那么破旧,我们真的非常感谢,所以怀着感恩之心修补每一款包。反复咀嚼其中的思维方式,不仅包含着爱惜旧物的美德,还包含着,表达对物品的喜爱就是使用它,在它身上留下你的印迹,真是又霸道又深情。

愿意落后于时代

在流行「匠人精神」的当下,许多到京都旅行的游客会把一泽帆布店列为必到之处,如今生意很好,帆布包总是供不应求。有人建议过信三郎多培养些职人,到东京开个分店扩大规模,甚至到海外建厂,但他始终没这么做。像在我们店里,如果哪个员工布包做错了,他稍微大点声喊,“糟糕,弄错了”,我在楼上就会听到,可以下去看看。但如果我们的布包在海外,他做错了,喊得再大声我也听不见。

两年前,一泽信三郎才换上智能手机。他在博客里记录,自称「被时代遗忘的男人」。在销售的帆布包里都会有个信封,邮寄地址已填好——是他们店址,鼓励顾客购买使用后给他们写信。这种做法当然与他本人习惯相关,他更喜欢过去的生活方式。

现在,这个「被时代遗忘的男人」在店里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发呆,偶尔会想做一款新的包,只是偶尔。如果我老是发呆,员工们会笑话我的。

一泽先生今年70多岁,他说:“我其实很想去流浪,但是不工作的话我又担心自己会老年痴呆,所以现在不能不工作。”说着说着他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我们店里有位老奶奶,一直工作到85岁都在踩缝纫机。她去世以后,她女儿还专门拿了一个缝纫机的小模型玩具放在她的坟墓里陪伴她,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