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营记 S01E026|建筑设计师大盛:留了一颗灵魂在丸露营

2021年02月24日 阅读 37473
关注
太格玩家

你盎然挺立,威风凛凛,

又充满期待,等着飞翔的时机;

你是如此渺小孤独,

但是心中的火苗让你无所畏惧。

—— 大盛写给“野兔”的诗

“叮….叮当…..”

往营地的小木屋走去,有一个大盛送给我们的风铃挂在屋檐角下,正随风叮叮当当起舞着,远远地便能听见一阵阵轻盈美妙的风铃声若有若无地传来。

爬上小木屋的二楼,大盛正在边听着古典音乐边加工木头零部件,阳光从窗外照进这个小木屋里,时而有风吹过,风铃在屋外轻轻低吟,有种说不出的舒适感。我说,你这工作环境真好啊。他笑回,是啊,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会觉得心很静。

▲ 野兔学校的风铃和阳光

大盛在赵公山的凡野山居家里也挂着好些风铃,有一些是他自己做的,有些是买的,都挂在他常常工作的地方,或许,他已经习惯了这些让人心安的声音陪伴吧。

从山里到丸露营城市营地,历时大半年,这个存在于天哥和大盛脑海中的小木屋终于以它自己的模样呈现在大家面前。作为原始和现代结合的建筑,它承载了自然教育和户外生存两种形式共存的学校,一面给我们展现着自己的野性与自由,另一面也显露出它的静谧与幽雅。

我们给它起了个好玩的名字,叫“野兔(Wild Tour)”。

▲ “野兔”自然教育&户外生存学校挂牌仪式

然而,就在修建中,一个在营地上STEAM课程的小学员,指着大盛正在手工搭建的木屋,好奇地问旁边的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不用机器盖房子呢?”

听完不得不让人深思,难道现在的孩子就再也看不到人类最初搭建房子时的样子了吗?

▲ 看着木屋充满疑问的好奇孩子

因此,为何要去修建这样一个特别的建筑,以及它究竟是如何设计建造出来的,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大盛的家里。

大盛创作“野兔”学校全过程 大盛的家在离成都八十公里外的赵公山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凡野山居。这个世外桃源似的院子,是大盛一家20年前在机缘巧合下找到的。

2004年,他们一家来到山里,用了两年的时间一手一脚修建起了当时山里的第一间砖瓦房子。那个时候,山上还没有修好的路,为了拉材料进山,还要先修路。

大盛的爸爸——吴叔叔说,这个过程看似很复杂繁琐,其实很好玩,建造房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会根据一块材料去思考要做什么东西,而不会因为要做什么东西特地去找什么材料,完全乐在其中。

这也正印证了丸露营创始人——天哥常说的一句话,欲成专家先成玩家。

▲ 大盛在赵公山的家——凡野山居

大盛的爷爷和爸爸都喜欢自己动手做木工活,大盛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长大,喜欢动手拆装小物件,喜欢画画和做手工,特别是喜欢画各种各样的小汽车。

他最开始的梦想是要去制造汽车,可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学校有这个专业,要求很高,不得已最终去学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做过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

毕业后在成都做了一段时间旅游规划设计类的工作。然而几年后,因为无法忍受设计公司流水线般没有灵魂的设计工作,他选择了辞职,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山里居住。

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在山里的日子,他一边接一些设计的活,一边自己开始学习建造。慢慢摸索着,边干边学,便也自己搭建好了家里的温室、廊架,还用了三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整栋木屋。

▲ 大盛在自己家里修建的木屋

因为一家人都热爱自然,家里也有很多永续生活理念的设计和生活方式。

比如有雨水收集池,可以收集多余的雨水,减少地表径流;还会借鉴自然农法和朴门永续的方式来进行栽种,会用厨余来堆肥,虽然没有建专门的堆肥池,而是把厨余直接埋到土里改善土壤。

大盛的妈妈——盛大姐还专门整理了一件屋子作为标本室,里面陈列了很多她收集的昆虫和植物标本,现在经常作为自然教育素材对外展示。

▲ 大盛在自家的标本室里

他们家背后的山里有成片的森林,没有工作的时候,大盛很喜欢去森林里转转,散步、捡野果子、找野菜、挖笋子…自然有无穷的修复力量,那些之前被没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消磨掉的灵性和能量,在这个山里再次被激活了。

于是,他这几年创作了好些作品,而与丸露营结缘的便是凡朴的木屋和四季水泉自然中心的设计项目。

▲ 大盛设计作品:上/ 凡朴木屋 下/ 四季水泉

同样热爱自然的天哥,在一次去凡朴农场参加活动时,遇见了当时正在做凡朴木屋项目的大盛,天哥特别喜爱大盛的设计,这是初识。而后,两人又一起在四季水泉自然中心参加了手作步道工作坊的学习,这是加深链接。

天哥和大盛参加手作步道工作坊

在参加完手作步道工作坊后,天哥感慨道,“路不仅仅是交通上的串联,也是人与人之间、自我与世界之间的链接和探索。这次修一条路,也在心里修了一条路,修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之道….”。

于是,在丸露营落成之初,天哥便决定一定要在营地修建一个能承载与自然链接的建筑。自然而然,他首先想到的是大盛。

与之前的项目不同,凡朴的木屋和四季水泉自然中心主要是纯粹的设计工作,大盛没有参与太多建造的部分。可丸露营的“野兔”学校是大盛第一个从设计到建造全程亲自参与的作品。

▲ 竣工后的“野兔”学校

因为天哥对品质和细节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个作品对大盛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他想尝试一下以现在的人力(主要就只有大盛和吴爸爸两人)、设备和技术到底能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当然,去体验做建筑的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更是非常重要。而完成这样一个作品所收获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是单纯的设计无法给予的。

建造过程中的大盛和吴叔叔

在“野兔”木屋的工作台上,有一个很不起眼的笔记本,上面有很多的草图,记录了大盛整个设计思考的过程。还有一些关键词,自由、探索。大盛告诉我,他的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这两个词。

因为小木屋要作为丸露营的自然教育及户外生存学校,所以它应该是一个自我探索和对外探索的场域。整个建筑的核心是螺旋式向上延伸的,看似只有三层的建筑,其实连中间的错层一起,一共是六层。内部空间的层次较多,可以让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进行空间的探索。整个建筑还有很多往外延伸的部分,包括屋顶的各个角,以及凌越于湖水之上的茶室,都有一种在向外探索的自由感。

大盛的设计思路草稿

“野兔”学校是一个多功能的场地,除了可以上课外,还是孩子们的玩乐场所、秘密基地,也是大人喝茶、放空的空间,说不定还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功能。只有拥有一颗赤诚童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设计及呈现啊。

在“野兔”学校上课、玩耍的孩子们

丸露营的“野兔”学校,最终呈现出了一种野生的状态。因为没有电,在夜间只会点火、蜡烛和油灯,可以体验到小时候那种在微光下生活的感受。

夜晚在“野兔”学校上课的孩子们

而在“野兔”学校的一楼架空层,修了栅栏,建起了马厩,未来将会在这里圈养马匹。在很多传统地区,到现在也还是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我们便还原了这种劈柴喂马的原始状态。

在刚修葺好的马厩里玩耍的孩子们

也因为想亲近自然,有别于冷冰冰的水泥钢筋建筑,大盛现在的作品全部都是比较简单、轻巧的木质建筑。虽然他很多地方是用的卯榫结构,但是他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榫卯结构,更不是钉子木匠般草草了事,而是用现代技术将金属与木构件进行了结合。

为了做整个架构的支柱,他还设计制作了特定的车床用于加工零部件。甚至打地基都有别于传统地基,他先自己做了地质勘探,然后专门制作了巨大的地钉用于打地基。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建造过程

大盛谦虚地称自己是个手艺人,可在了解到他创作过程的很多细节后,就会觉得他拥有极致的匠人精神。

大盛会为每个设计的建筑都专门做个模型。因为他会用到很多改良的新技术,需要先通过建造模型来模拟实现。由于不是传统的卯榫结构,模型又是按比例缩小,所以其实非常费事。因此,大盛做的每一个创作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作品。

▲ 大盛手作的每个作品的模型

在建造初期,整体建筑最复杂的部分就是屋顶。而整个建造过程也只有大盛和他爸爸两人完成。他们租下了家对面的一块空地,在那里完成了基本加工和拼装搭建,然后又将所有的主体结构编号、拆装再运到营地,才开始正式的建造工作。

吴叔叔告诉我们,大盛的要求很高,经常因为达不到他想要的效果而被要求返工。比如搭建屋顶时,大盛要求必须要把每块木板的接口处都对准在梁上,这样从内部向屋顶上看去时,是看不到任何接缝的。

因此,光是做屋顶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心力和材料,按图纸一块块尝试测量裁切拼装,就是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山里完成屋顶搭建的父子俩

作为非标定制,这次大盛拿出了很多在他们家珍藏多年的木材,用在了小木屋的建造上,比如传统的窗格,两扇2.4米高的实木门,等等。古老的木头有历史的痕迹,经过时间的洗涤,不会再变形,用做门窗是最合适不过。

老木头增加了木屋的韵味

小木屋黑色的外表面不是刷漆,而是把木材用火碳化而成。如何将木头碳化,并且碳化得很均匀,这是个技术活。

吴爸爸正在进行木材碳化

中间的茶室外表并没有碳化,远远看起,很明显就能看到一个黑色的房子中有个白色的空间,是个很特别的地方,这也是大盛特意设计的。

在木屋中部,有个三角形的钢构火塘及烟囱,是大盛亲手切割焊接的。火塘里面有吊钩可以煮汤锅,而烟管则特意没有做到顶,一个是为了烟熏达到自然包浆的效果,另一个还可以在烟囱上面熏腊肉,非常实用。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大盛其实一直不断地在更改细节的设计,添加了很多最初没有在计划里的内容。例如,面对湖的一边,本来是要做一整面的玻璃墙,后来在跟天哥商讨后,为了整体效果更好,又将玻璃墙设计成可打开的窗户,一直不停地在调整方案,在改进,以匠人之心对待每个细节。

关于建筑,再往更深的方向去探讨,大盛说道:

从人智学的角度,会讲究精神和物质的统一性。设计一栋房子,是希望它能带有一定的精神属性的。

就像丸露营的“野兔”学校,利用屋顶和内部空间的构造,能带给人精神上的触动和联想。比如,茶室从外观上那种凌越于湖上带来的飞翔感,以及当人们进入其中时会有一种轻松自由,拥抱大自然的感觉。

那么与其他的建筑相比,便能感受到不同,能表现出向上的力量,是有生命力的。建筑是一种方向感,会引领人们走向更远的世界。

当然,也并不强求每个人都能够去这样理解这个建筑,只是希望大家刚开始看到的时候会觉得比较独特,会有想要和它进行交流的欲望。进去以后肯定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但不会去设计这个体验感是什么样的,希望能留给大家一个有趣的空间。

在“野兔”学校给大家分享的大盛

这一生,我们会做很多选择,有些选择能够快速地达到自己表面上想要的生活,而“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条路可能会很曲折,很困难,但若我们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会遇见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大盛一家和冬令营的老师孩子们在“野兔”学校前合影

盛姐 / 大盛妈妈

大盛是一个做事情比较认真的人,就丸露营这个项目也有很多小插曲,当初修建屋顶时,他坚持接缝处隐藏在房梁内,这样用材料就要多一倍,他爸有意见说材料浪费太大,后来我听大盛解释,他说,不想在室内看到接缝,所以就浪费了很多材料,他这个想法也得到我的支持。还有一个小插曲是,面向湖面的窗户,当初做的时候略高了一点儿,他觉得这样观景效果不太好,他又拆了重新修改……

我期待着他能走出去,开阔视野。也支持他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慢慢积累,在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我天天都想对他说的话:健康、快乐!

燕子 / 凡朴生活主理人

· 你眼中的大盛是什么样的?

我眼中的大盛是一个属于大自然的造物师,他可以奇妙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建筑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行动力。

他对美的表达和呈现,是通过自己一件一件和木头有关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比如凡朴生活,四季水泉自然学校,丸露营的自然教育及户外生存学校。

他的建筑设计生涯,像变魔术一样,一段时间变一个,一段时间变一个。这个频率基本目前保持一年一个新项目。每一次都会给人带来新的惊喜。他每一次的设计和施工都更加精进,用老李的话说,更像设计师,也更像包工头了。因为没有哪个设计师,自己设计房子,还自己亲自当工人修房子的吧。

· 凡朴的木屋有没有什么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跟其他建筑不一样的地方?

凡朴木屋和其他建筑最不一样的是,她犹如大自然里长出来的建筑,自然美好。同时,它通过建筑空间和内容在传递我们的理念,自然永续、凡朴归真。

凡朴生活的木头建筑,被不同的人copy过,但是只有在凡朴生活的环境里她是最有灵魂的,原因就在于人、地、景的合一,这也是设计师厉害的地方所在。

还有就是凡朴生活的建筑真的是长出来的,我们是边设计、边施工还一边各种奇思妙想,不仅有大盛、浩哥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的参与。这也是她独一无二的地方。

· 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凡朴生活还在建造时,我们就在场地上搞事情,做面包窑营期,做面包窑开窑开放日接待客人。前一天晚上,大盛和徐锐一起去砍竹子做水杯,然后还强迫设计师用木头做了一把把披萨放进面包窑的铲子出来……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吴大盛做不到的。

· “野兔”学校的未来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

听说大盛在丸露营造的这个房子是在山上搭过一遍,拆后又到下面组装的,可见大盛的技术越来越好,实现了标准化的组建。据说技术上现在也到了3.0版本。

在高楼林立的麓湖有一座特立独行的木屋,如魔法学校一样,在这里孩子们会有不一样的和这个房子有关的童年成长故事。这也是建筑有生命力的地方。

大盛的建筑,充满自然、融合和亲近感,关键打卡也好看。加上丸露营的天哥的课程、小伙伴们的摄影,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发生。

· 你心中对大盛想说的话?

愿我们大家一起可以实现山沟沟计划。

蒲公英 / 四季水泉自然中心主理人

· 你眼中的大盛是什么样的?

大盛是一个不张扬,但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年轻人。我最感到敬佩的是,他选择从图纸设计走向施工现场的成长道路。不仅懂设计,还懂如何把图纸上的设计真实地落地呈现出来。他是难得的头心手合一的设计师和建造师。无声的东西,有时更有力量。我觉得大盛就是这样的人。

· 四季水泉自然中心在建造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故事?或是有没有什么在设计上很难去执行的地方? 

四季·水泉建设过程中, 大盛因为家离得很近,所以经常到四季·水泉的老院子去呆着,一呆就是一天或大半天。

我们那里的山里爱下雨,我听盛姐说,大盛常常在下雨时到四季·水泉的老房子屋檐下坐着看雨,观察雨的走势;出太阳时,就花时间观察窗外的阳光和风,因为这样的观察,他才为我们设计出了和环境融为一体的阳光教室和望得见风景的餐厅。

我觉得他是要和他设计的地方充分相融,才能拿出特别符合心意的作品出来,所以他愿意沉浸下来,付出时间,慢工出细活。

· 四季水泉落成2年,大盛的设计上落到实际使用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感觉很好的地方有哪些? 

四季·水泉自然中心从2018年开始动工建设,2019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后,不断地在使用中做细微调整和完善。我个人很喜欢几处能望得见风景的地方,比如阳光教室、茶室、餐厅、厨房等。但因为老院子的地势格局,也有不少需要我们费心调整的地方,比如种植区、庭院花园、生态水池等,有时不免也有点着急。

印象很深的是大盛的母亲盛姐给我们说,他们家的院子也是经历了20年的发展变化,才慢慢变成了现在令人向往的样子。她说她知道,还有很多地方不完美,但是没关系,就一点一点慢慢来吧。

我们团队也就释然了,建设理想家园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理想家园,只有人和场域长期互动、交融后才能培育出和谐的理想家园。所以,不急,慢慢来。

· 你心中对大盛的想说的话?

很幸运能结识你们一家,很幸运你是我们的邻居。山居生活,旁人看来很浪漫,但背后少不了脚踏实地的劳动付出。愿向你们家和大自然学习,和自然万物一起成长。

天哥 / 丸露营创始人

每次在营地呼喊大盛,我都有一种土地公公附身的感觉。

大盛最棒的一点是自驱动的学习能力。从最开始只是学习环艺设计,到现在已经进入另外一个领域,是建筑设计师、建造师。一直没有停过学习的脚步,包括学习怎么用土建造房子,学习自然建筑的课程、手作步道的课程,等等。

一步步看着我们营地学校的精神建筑(自然教育&户外生存学校),从冰冷的电脑图纸变成现实中温暖的木屋,我心情一如俩豆在妈妈肚子里,十月怀胎即将呱呱坠地时的兴奋。

感谢我们的设计师大盛及建造者大盛父亲,父子俩完全以工匠创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一件作品,太多难以用照片呈现的细节让你无比期待。也许这会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课堂,巨人海格居住的森林木屋。

难以想象,这幢子房居然有六层哟。除了今年冬令营上课的孩子们,如果你有幸被邀请来木屋观鸟、望湖、喝茶……恭喜你,你绝对是丸家/丸露营的VIP。

雪中的“野兔”

丸露营:你觉得丸露营“野兔”学校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大盛:有些房子就只是房子。而设计建造一栋房子对我来说就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你希望它是什么性格,在设计时就会体现它。我设计的时候就希望它是简单的、有趣的、真诚的、有好奇心的,能激起人们探索的欲望,想和它一起玩耍。所以不光是当成一个建筑、一个物品在设计和建造,而是当成一个人再塑造,是有生命力的,是你对人生和生活的表达。

丸露营:你觉得在山里的生活算是隐居吗?

大盛:不算吧。还是和外界有很多的交流,也有很多人过来。只是生活节奏会比较缓慢,生活也很简单,就是工作,看书看电影,时不时去山里走走,外出见见朋友。我不喜欢太复杂的生活,希望能有一个可以专心做事的空间,所以生活方式尽量简单比较好。

丸露营:未来还会继续呆在山里吗?

大盛:不太确定。我不太愿意去一直经营一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的生长已经逐渐停止,比较完善成熟了,没有空间再去创造新的东西,无法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了,就没有可以留下的理由,会选择离开。做设计的人是不能停下来的。

丸露营:那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你稳定下来?

大盛:不想再探索其他的方向了,想要专注只做一件事的时候。但是,我现在想做的还很多。除了想做乐器外,也想做装置类、感官体验类的物品。还想边旅行边创作,走到哪就用哪里的材料进行创作。

丸露营:你压力大的时候一般怎么释放?

大盛:散步、看电影、做泥塑、画画,因为从小就喜欢画汽车,长大了想当汽车设计师。小时候觉得车子很稀有,就喜欢研究,现在反而没有兴趣了。

谢谢大盛一家这半年来的辛苦劳作

欢迎大家都常来看看“野兔”哟~ 

最新评论

  1. s_u1014 says: V2

    我去,太牛了

  2. 李鸣 says: V1

    羡慕嫉妒恨,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