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纸质杂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仪式感和拥有感。而在全球为数不多的纸质杂志中,韩国纸质杂志《Magazine b》,每一期只围绕单个品牌开展,虽做法很不亚洲(毕竟太过minimal),不过它扮演着先驱者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全球值得为读者推荐的品牌故事。
2011年,JOH&Company在韩国首尔创立了《Magazine b》,杂志全名叫“brand documentary magazine(品牌纪录杂志)”,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发行一期,英韩双语,目前已发行48期。
杂志出版者是Suyong Joh,也是团队的领军人物。Joh标榜公司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品牌,希望和一群有天赋和激情的人才建立一本关于自己想法的杂志,利用中立的视角对“服装”、“食物”、“住所”和“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以记录的形式转达给大家。
每期杂志只关注一个品牌,深度挖掘品牌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不涵盖时刻更新的时尚潮流,也不报道时尚新闻,致力发掘和提倡独立视角和批判,真实反映一个品牌的好与坏,不虚假,不讨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些声音,能让读者真切了解一个品牌,创作时也更能加自由。
这本“B”的真面目是什么?
杂志的“B”其实有双重含义,一是Brand,其次是Balance。也就是说,无论品牌规模大小,杂志和和它们都处于平衡的关系,大家都一致追求着品牌加值的目标。
看惯了千篇一律的潮杂志,创始人Joh觉得“总是要做点不一样,我们不想被潮流摆布,希望能用独特的视角分析每一个品牌,它们不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是它们的侍从,大家是对等的。”
“B”不是一个时尚大亨,它只想安安静静做个调查员,仔细记录和分析那些品牌真实的一面--如何做营销略、能带给消费者的东西和创立的故事。
杂志创始人Suyong Joh
Joh的团队也试图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了解他们的想法,想知道他们首先是如何了解一个品牌,然后最爱“B”的哪一部分。毕竟,“B”除了不是时尚大亨,也不是教导员,他们不是想把“B”弄成教科书那么死板。
“所以呀,我们选用了最能拉近我们和读者关系的报道方法,就是采访相关领域的人群,然后利用纪录片格式提供我们的想法,令他们直接感受到每一个品牌。”Joh说到。
在潮流更替速度那么快的今天,《Magazine b》独树一格的方式难免不会变得红红火火,想让它报道的品牌争相来排队,只是你要来上,人家还不一定愿意。
能让“B”报道的品牌一定要符合四项原则:Beauty(美学)、practicality(实用性)、price(价值)和philosophy(理念)。他们会以中立的视角综合考虑品牌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和意义,然后才会决定是否进行报道。你可以发现,上他们杂志的品牌,潮牌不多见,大牌也很少露脸。都是有独特性和故事的品牌,才会得到他们的青睐。
或许你会想,那我给点钱摆平杂志的公关,不过,劝你放弃这个念头。因为《Magazine b》是不收取广告费也不收取品牌的资金赞助,他们是自给自足。因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品牌,认真选取符合杂志理念的品牌”的初衷,他们一直坚守着。
不过,他们的眼光也不是盖的,被《Magazine b》翻过牌子的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杂志的销量也是直线上升,经常会卖断货。作为,每期只愿报道一个品牌的杂志,《Magazine b》无疑是成功的。
在没有多少人看纸质杂志的时代,它是怎样活下去的?
在电子杂志大行其道的今天,不少纸本杂志相继Game over,但《Magazine b》依然在纸本杂志占有一席之地。毕竟深入调查一个品牌,身体力行去探访,把最好的故事给读者,在这个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年代,它显得很珍贵。
能在这个电子杂志的时代活下去,除了理念的坚持、增加英文版推广到各地,还有就是对读者人群的把握也很重要。
Joh强调:“除了对品牌故事感兴趣的读者,我们还希望传达品牌的管理理念给想要创业的人士。”
到现在看来,《Magazine b》像是一帆风顺,但其实在发行第二期杂志的时候,他们曾遭遇迷茫期。
寻找”新的平衡点”,是他们当时遇到的困难。品牌众多的时尚世界,如何选择一个符合杂志自身的品牌,对一个初创立的杂志,尤其重要。幸好,从某些老牌鞋牌赞助一个自闭症马拉松运动员的事件,给了他们重大灵感。
他们清楚认识到品牌“实用性”的重要性,也了解平衡点应该避免品牌与杂志自身的昂贵营销活动,找到了立脚点,杂志就随着这个方向一直发展到今天。
理念的独特性和人群的把握度,使得《Magazine b》成为了时尚范畴的先驱者和具有影响的杂志。
一共发行了48期,《Magazine b》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你或许会没有耐性看完一本“B”,但是为读者提供真正实用和有温度的故事,这样的坚持,在现今的出版业,难道不是显得弥足珍贵吗?
作者:蝉爷 公众微信号:cicadahood蝉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