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艺术文化新地标,打开一个孕育 10 年的海边美术馆

mars V1
2021年09月21日 阅读 37712
关注

Jean Nouvel 在青岛设计的美术馆终于开馆了!这座位于西海岸唐岛湾畔,依海而建,一个从筹划、设计、建设到开放经历了近 10 年的艺术湾社区,正在努力让艺术和行为进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并每时每刻向我们启示着艺术与生活的生生不息。

西海美术馆拒绝克隆的建筑设计,12 个展厅虽然相互连通,但也独具特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可以说每一个都是光彩变换的艺术空间。

3 号展厅外方内圆、中央如天井一般,5 号厅则是一个由 234 块巨型超级白玻璃拼合而成的 22 米高的“超白玻璃盒子”………漫步在美术馆内,游走在意料之外的空间,光与影的交错让这座海边美术馆独具神秘色彩。

开馆首展《超越》,囊括了 14 位国内外中坚艺术家的作品,分置于九个彼此联通的展厅中,包括  Alex Katz、Anish Kapoor、David Hockney、刘小东、宋冬、隋建国、尹秀珍、徐冰、张晓刚、喻红等,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国内首展,还包括艺术家为展览和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

从 10 年前的小渔村,到一座人人都可以分享的艺术殿堂,西海美术馆已然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与更多人分享着艺术的魅力,让人们重新观看自然和环境,重新体验建筑和艺术。

m= mars

M= 孟宪伟 西海艺术湾创始人

m:您觉得青岛的文化和艺术呈现着什么样的面貌?大众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度是怎样的?

M:青岛是一座有着优美海滨景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的城市基因、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城市定位都具备了当代艺术发展的环境。但与城市发展水平相比,当代艺术展示空间和艺术活动是相对薄弱的。

青岛籍的艺术家有很多,隋建国、王音、臧坤坤等,同时也出现了以收藏当代艺术为主的群体。但因为缺少这些艺术家能够展示和交流的当代艺术空间,他们走出去之后就很少再为艺术活动而回来。西海美术馆恰恰填补了这个缺憾,就像这次次参展艺术家隋建国所说:这是他 40 年来在青岛举办的真正意义上的展览,就足以说明这点。

青岛市民这次对当代艺术的喜爱,出乎意料的高。在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限流规定的情况下,平均每天都有上千人进馆观展,很多都是家庭出行。

m:西海美术馆这个项目是如何开始的?整个项目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会请让·努维尔来参与设计?

M:美术馆是在 2012 年完成了项目设计任务书的策划,并委托了让·努维尔进行了相关设计工作。2016 年开工建设,2019 年注册为一家非营利艺术机构,2021 年 8 月 12 日开馆,期间经过近 10 年的筹划、设计和建设。

西海美术馆是文化建筑,需要独特的建筑语言来强化它的文化属性。我们选择建筑师的标准,就是要拒绝风格化和克隆的建筑设计,这一要求也恰恰和努维尔所强调的建筑要有差异性和唯一性,并与周围环境、场所精神的主张高度契合。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青岛有很多欧式建筑的遗存,选择法国的建筑师来设计这个项目也是与城市建筑风貌的一种延续和契合。

m:如何理解西海美术馆宣传片中“以艺术之名,向全球发声”这句话?能否具体谈谈?

M:我们想通过艺术家与作品、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创建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新空间。“以艺术之名,向全球发声”,无论是邀请世界知名建筑大师参与设计,还是国际水准的建造,以及如此有影响力的策展人和艺术家阵容所呈现的“超越”大展,都是希望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下,向世界传递一种无形的能量,以艺术安抚人心,产生一种精神的共情。

m:西海美术馆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在国内此起彼伏的大型美术馆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有怎样的“生存之术”?

M:我们定位西海美术馆是一座现当代美术馆,它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姿态,聚焦本土与全球,致力于通过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创新表达,形成以艺术生态为基础的艺术场域,为公众呈现经典与当代、时尚与设计、音乐及表演等各类艺术形式。

它将通过独有的驻留项目、委托艺术家进行的独特创作,发掘艺术与海洋、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多元碰撞,形成无可复制的展览与收藏,凝聚生发艺术的新能量。

西海美术馆的最大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一座以艺术社区为依托的美术馆,这也是一次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结合,旨在实现美术馆和艺术社区的融合发展。

同时也为企业在这里设置了机构美术馆,为和公益美术馆互动互补提供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社区化的体系,也为美术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西海美术馆的另一个独特性就是 12 间展厅极具包容性,为当代艺术的展示、艺术家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更大空间。比如说这次展览中隋建国、尹秀珍、徐冰、理查德·迪肯几位艺术家是根据展厅空间特点而创作的全新的作品,这种创作方式、展示方式以及给观众带来的体验大大超越了预期,同时也是对我们近 10 年规划、建设和落成的美术馆空间的一次检阅。

m:您觉得作为一座以艺术社区为依托的美术馆,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这里?

M:首先是要把社区做好,让艺术湾成为一处基于自然环境、尊重城市文化基因、顺应文化需求的艺术社区,透过独特的建筑设计为人们营造出熟悉而陌生的空间体验,将海岸、湿地、花园、教育、创作、展览及休闲有机结合融合,呈现出来一处理想中的完美生活场景。到这里的游客不光可以在美术馆看展览,也可以参加艺术课程,也有机会在驻留空间看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里也可以作为生活、休闲的外出目的地。在社区中,游客会在不同的维度与艺术产生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形态各异的美术馆展厅

至于美术馆的内容本身,我们一直希望当地居民参与美术馆的活动,和艺术家产生对话。比如尹秀珍老师的作品就是收集的赶海大姨的头巾,我们的同事与艺术家积极配合,去社区里收集渔民的头巾。我们还送给他们新的头巾作为交换,还送了免费门票,也邀请了他们来看自己曾经使用过的的头巾如何参与艺术家的创作,又如何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成为美术馆的一部分。

从 9 月 1 日开始,每周三美术馆都会邀请周边社区的居民居民免费参观开馆展“超越”,通过现场参观让邻里真切体验家门口美术馆的艺术氛围,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生活方式。

相信这组全新的建筑及展览和消费空间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体验。可以在观展后再听一场音乐会;闭馆之后也能和朋友继续在酒吧聊个尽兴;还可以去海边走走,吹吹风,拍拍照,经常能看到归港、出港的小渔船,足以让大家待上一整天,在这里,希望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m:作为一座新馆,首展是美术馆的定位展和盛大官宣,展览筹备过程当中你们下了哪些功夫?

M:首先,由 Jean Nouvel 设计的建筑本身有极大的特色,包括多样化的空间尺度,以及通过大量的窗景实现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作为美术馆的首次亮相,我们希望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空间的特点,展示出建筑本身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策展人及美术馆根据艺术家的特点及空间的尺度,确定了展览叙事方式。由于空间有别于传统的白盒子空间,因此在布展方案设计中,我们也邀请了 Jean Nouvel 事务所中国办事处的建筑师参与进来,与策展人共同确定了本次展览的布展方案。

m:这次展览的艺术家是怎样挑选的?将他们带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进入大众的视野,需要考虑什么?

M:首先,艺术家的选择应该要与我们当代馆的定位高度契合的。特别是这样一个新馆,空间更是有别于常规,我们需要通过展览来看看场馆能否满足今天丰富的当代艺术形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范迪安先生、策展人张子康先生的主导下与和西海美术馆共同确定了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邀请了14位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坚艺术家,同时,所选作品,尤其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全新的创作也是从来没在国内展出过的。

亚历克斯·卡茨《致敬喜多川歌麿》

宋冬《方圆济》& 尹秀珍《圆缺》

隋建国《云中花园/40个瞬间》

当然,在美术馆多样且非常规的建筑空间里,不论是策展人还是艺术家,都需要更多地考虑作品与空间的关系。比如隋建国老师和宋冬、尹秀珍老师,都是在现场看过展厅后,根据空间特点而进行创作,最终实现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安尼施·卡普尔《非物质(三角的扭转)》

比尔·维奥拉《木筏》,影像装置

刘小东《在Juarez难民之家》

m:西海美术馆在今年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超越”展之后,还将计划举办哪些艺术家的展览以及未来整体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M:在“超越”展期间,我们还会邀请国内参展艺术家作为主导,自由规划展览期间各项活动,包括邀请嘉宾、媒体,开展对话等。

“超越”展之后,确定的有建筑师让·努维尔的建筑展,还有几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大型个展。同时,已经启动与法国艺术机构、基金会的一系列的合作。除此以外,我们也更关注青年策展人、青年艺术家等计划,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与年轻艺术家一起成长,共同探索美术馆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编辑 / Aone 图片 / TAG Art Museum 西海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