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画片,是我在 90 年代的闲者时间”

2020年10月24日 阅读 37283
关注

每个 90 后的记忆里都有一部「东映动画」

「今年 30 岁,看到巴鲁兽摔倒,美美的帽子飞起,还是会哭,是不是太幼稚了?」一条「数码宝贝」视频下的留言这样写道。

类似的评论还有数百条。

90 后对于儿时动画的记忆总是大同小异,而其中关于日本漫画的部分,一定有属于「东映动画」的位置。

Player 1:「灌篮高手」主题曲「好想大声说爱你」

日本动画史上的不少「第一」,都跟东映动画有些关系。

「东映动画」的前身「日本动画有限公司」,由山本善次郎、政冈宪三与弟子濑尾光世等人在 1948 年创建。在那之前,战时的日本动画人大多为政府和军队创作「教育电影」,目的多为宣传军国主义。

政冈宪三与濑尾光世受军方所托,创作了提升国民士气的「桃太郎海之神兵」:动物受桃太郎的号召入伍,政治宣传意味不言而喻(也有人说电影其实暗藏了反战意味和对「爱」的追求)。

电影在日本公映后的 5 个月,日本战败。用网友的话说,日本的孩子们当时不得不接受了一场「披着迪士尼皮的虚伪宣传」。

而「桃太郎海之神兵」,也成为了日本历史上首部黑白动画长片。

Player 2: 致敬日本动漫的苹果广告

1956 年,「日本动画有限公司」被东映公司收购,并更名为「东映动画」。也是在那一年,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和香港邵氏合作,拍了一部港味古装大片「白夫人的妖恋」(白娘子由李香兰出演),受到日本观众追捧。

东映动画也没有错过这一当时日本文化圈的热门 IP,在两年后推出了日本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这部故事和画风都很「中国」的作品,最终收获了 9.5 万美元的票房,并且出口美国,奠定了日本动画电影的基础。

Player 3: 用动画解释动画,两分钟了解制作原理

「东映动画」制作的这两部作品,也影响了一代日本动画大师:受「桃太郎海之神兵」中制作技术的启发,手冢治虫创作了第一部日本国产 TV 动画「铁臂阿童木」;17 岁的宫崎骏看过「白蛇传」后决定成为一名动画师,还在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东映动画」,和之后共同创办「吉卜力」的高畑勋成为同事。

1963 年 11 月 25 日,东映动画制作的第一部 TV 动画「狼少年 Ken」上映。

经过 60、70 年代的上升期,80 年代的东映已经成为日本动画业的行业巨头。我们熟知的「阿拉蕾」「龙珠」「圣斗士星矢」等,也都出自那个时期。

「阿拉蕾」是鸟山明在 1980 年创作的搞笑故事漫画,曾创造了单行本销量纪录。在被制作成动画后,它在日本动画收视历史上,至今还是仅次于「海螺小姐」和「樱桃小丸子」的第三名。

鸟山明的另一部作品「龙珠」,从 1984 年开始便在日本集英社「周刊少年 JUMP」上连载。漫画被翻译成 24 种语言销售至 30 多个国家,在 1986 年被东映制作成 TV 动画后,播放权更是遍布全球超过 70 个国家和地区。

「龙珠」有战斗,有剧情,还有搞笑段子,对各年龄层的观众都非常友好。虽然漫画原作者鸟山明从不认为这一作品是成功的,也不懂为什么它会大受欢迎,但它仍是多年来海外读者最喜爱的漫画。输出到美国时,收视率最高达到过可怕的 80%。

直到 10 多年之后的 1998 年,「龙珠」才在北京台和深圳台开播,但仍然在几年前就看过漫画的中国读者中掀起了「龙珠潮」。

几岁或十几岁的男生在做出「发波」的动作时喊上一句「龟派气功」,大概是 10 分钟课间里最常见的事情了。

即使没看过「龙珠」的年轻人,也能理解「超级赛亚人」是怎样的发型,「集齐 7 个 xx 可召唤神龙」的收集许愿梗。这部作品的意义,早就超越了一个流行在中小学间的热门动画了。

Player 6:「龙珠」主题曲

「东映动画」在 90 年代的作品,更是占据了国内大多数 90 后的童年记忆。

如果你没有说过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也一定知道「代表月亮消灭你」。「美少女战士」陪伴一代小女孩成长为少女,在当时还因为「美少女」和早期的「萌」元素,吸引了不少男性粉丝。

而樱木花道和流川枫,在那时是无数人开始打篮球的缘由。如今大概很少有人会底气十足地说自己的篮球偶像不是 NBA 巨星,而是一个漫画人物了吧。

另一部(仍在)陪伴「90 后」成长的动画「海贼王」,是东映动画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最后一部作品。当时每话 800 万日元的制作经费,被称为「价廉物美」的代表。
这部「21 世纪最辉煌的长篇连载漫画」因为原作的强大粉丝,在商业或情怀上,在那个时代将东映动画带入了巅峰。

文_yini|图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