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修车铺,为何成了众多设计师和明星爱来的地方

2020年09月18日 阅读 34440
关注

当每个行业都在追求标准化的时候,当各行各业都纷纷开始升级的时候,终于有人盯上了修车这个行业。汽车保养、维修,众所周知,这是一个灰色行业,“被宰”这个词,也不知成为了多少车主的痛,虽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如今已开始有人站出来试图打破这一传统行业的围墙,这个极具美学气质的品牌就是B+。

B+汽车服务体验中心,是这个修车厂原本的名字,为了更接地气,它改名为了B+修车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的汽车行业早已被边缘化到了五环之外。而B+,却留在了二环附近,比邻地坛公园。

2016年,B+正式成立,它的主营业务是修车,但却不仅仅是一个修车厂。它是一个修车厂、一个咖啡厅、一个办公空间、也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这样一个不同的定位,也让B+顺理成章的走上了行业升级引领者的位置。

B+的成功,还要从它的设计说起,2017年,外媒曝出一个中国项目拿下多项国际大奖的消息,它就是B+。B+的建筑改造来自国内知名设计师事务所“如恩设计”,是他们经过了2年的漫长打磨才最终成型,如今,这里已成为众多设计师和艺人明星聚集打卡的网红场所。

▲众多明星的拍照取景地

作为一个拥有2600万居民和700万辆汽车的城市,北京已经成为最负盛名的“堵城”,水泄不通的公路上挤满了各式的汽车,人犹如困兽一般在车中寸步难行。如恩一手塑造了B+这座独特气质的汽车服务体验中心。设计师试图重新捕捉汽车的魅力。项目功能以汽车服务体验为主,包含了一间咖啡馆和部分办公区域,整座建筑贯穿着工业时代的能量和精神,将粗犷与精细兼收并蓄,凝练出独特的空间气质。

这栋灰白相接的建筑,就是B+修车铺本铺。它是由一座上世纪50年代的导弹焊接厂改造而成的,创始人希望尽量多的留存下该建筑原有的样子,所以整个建筑下半部分保留了原始的砖墙,上半部分利用钢结构建造了一个白色构筑物。没有过多的粉饰,简单的立面上只挂了B+的logo。如果你只是路过,根本不会把这栋建筑和修车铺联系起来,更想象不到这里面还大有乾坤。

入口只画了一个简易的汽车标识,如果不是来修车的,应该都不敢从这进吧。

老砖墙、混凝土、粗矿的钢材搭配少许原木质,所有的材料都在诠释着这里纯正的工业DNA。一层的接待区一部分连接着维修车间,另外一部分连接着咖啡厅。

咖啡厅和汽修厂相辅相成,但又彼此独立。咖啡厅有个单独的名字叫我与地坛,取自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同名散文。虽然作为B+的客厅,为修车的顾客提供一个舒适的等待环境,但同样它也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品牌。它的定位是一个集精品咖啡,手工糕点,小型展览和快闪店为一体的商业空间。

咖啡厅除了咖啡远近闻名,最著名的莫过于众多明星打卡的楼梯,在一层楼梯角落的座位,名为the corner of the corner,虽然一不小心会撞到头,但是它的热度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我与地坛”也因诸多明星、达人在此拍照而有了网红咖啡馆的称号。

沿楼梯向上,会来到二层的悬浮平台,平台的设置让二层的顾客感受与一层截然不同的体验。平台上还放置了一个长桌,不仅能作为小型会议使用,也可以成为一个小的活动空间。

三层被称为光室,是一个多功能空间,可作为展览空间使用也可举办小型分享会。淡黄色的地板配以纯白色的墙面,在空间的一侧阳光可以通过天窗照进室内。

作为修车铺,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维修车间。相比大部分脏乱的修车厂,B+的干净、整洁有些出人意料。空间保留了原本吊装导弹的天车轨,同时墙面做了下蓝上白的处理,还原了当时工厂车间的氛围。

维修车间的另一侧是办公空间。创始人卜天的办公室从左边看出去是同事的办公区,而右边则能对维修车间的情况一览无余。

在B+的整个空间里时不时就能看见影印在墙上的一些摘录句子,大部分出自作家史铁生。据说,这是设计师希望在静久的字和穿行的人之间,制造片刻的思考与停留。

洗手间像建筑其他地方一样,也有一些句子的引用,但这里面的小心机是不同的视角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让人没想的是,甚至有人专门为了参观洗手间而来到B+。B+的每一处小细节都体现了他们对品质的追求,看似冰冷的工业风,却处处体现着他们是这个传统汽车行业内存在的那少许温暖与光亮。而设计师也是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试图打破对人们对普通空间类型的传统定义,在工业的环境中注入温暖与沉静,展现现代工业造物不为人知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