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poke X Art Deco | 西装客的魔都溯源一日行

2020年10月08日 阅读 33593
关注

今年以来,旅行的概念慢慢地改变,出行已经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深入我们身边的城市成为一个新的选择,去年带来沪执业的日本裁缝老江游览了一下我眼中的上海。整理了一下这段旅程,给希望拜访这座城市的人一个不一样的一日游推荐。

和上海的日本裁缝江利角卓也(通称老江)很谈得来(详见:想找靠谱的日本裁缝?魔都有了 | 定制报告),知道他一直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游览过上海的名胜,不免让我这个本地人觉得招待不周。上海本就是中西方交流融汇之地,也有非常好的西装定制文化,说(西服定制)是传统技艺也毫不为过。因此我突发奇想,想以上海Bespoke & Art Deco为主题邀请老江游览一下我的故乡。

从城隍庙到十六铺面料城

出门的这天艳阳高照,我们从老江位于永福路47号的门面出发,第一站就是所有游客都喜闻乐见的城隍庙。

城隍庙原属上海南市区,是旧上海县中心地段。区域内有城隍庙,沉香阁,小桃园清真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一路走马观花,简单介绍了一下城隍庙、九曲桥等主要景点。

途经童涵春堂的时候,老江来了兴致,想要进去看一看,陪他这么一逛我才发现童涵春楼上还有一个小的中药博物馆,展示了药行的历史和许多传统原材料。其中有虎骨呀、驴鞭呀之类的东西,老江觉得挺新奇的,问我这些都是干什么的?我只好回答他:这都是(吃了之后)晚上会很厉害的药……

我们很快经过中心区,走过老南市戏台,往四牌楼的方向走,穿过城隍庙去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十六铺面料城。

穿过城隍庙,马上就能在街对面看到上海本地零剪面料和"定制"的中心——十六铺面料城。

十六铺面料城原址在外滩十六铺码头附近,那是20年前我母亲喜欢逛的地方,当时主要售卖小几十元一米的各种全毛、混纺、羊绒面料;也兼做各种大衣、西装和旗袍,由于物美价廉一时摩肩接踵,鼎盛非常。一位旧同事的外婆早年就在面料城门口卖茶叶蛋,据老人回忆,她在上海先后购入两套房产,就是靠门口卖小吃挣到的第一桶金。

迁到现在的位置之后,由于产业结构,购物习惯的变化,生意今非昔比。如今国产毛料也涨到100+元/米,人流量亦远不如当年,但是据我所知,上海很多一流法餐、意大利餐厅的外国员工还是会在这里“定制”自己的工作服。

均价整套900块的价格依然让它在当地消费中占据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当老江听说位置比较好的几个摊档,如今一年还能有100W以上的盈利,也不禁为上海的市场规模感到惊讶。

离开面料城,我们驱车转了一个小圈,来到北京东路外滩吃饭。

我点了一些口味比较清淡的上海菜,午餐以点心和茶为主,少吃一点主食下午不会犯困。老江本身是福冈人,吃口也略微偏甜,改良的江浙菜很适合他的口味。

圆明园路——
老上海风情和Art Deco

饭后我们直接顺着半岛酒店后面的圆明园路走,这条近几年才修整完成的外滩风情街,一贯游客不多。还原老上海的弹格路是一大特色,这种路面坚实耐用,像上海这种多雨的地方,皮底鞋走在上面也不容易滑倒,可以说是老上海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从原英国大使馆到南苏州河路边的新天安堂,当中经过真光大楼、兰心大楼、协进大楼、哈密大楼……可以说圆明园路就是一部外滩的开发史。

英国大使馆是外滩最早的建筑,真光大楼曾有邬达克打样行(建筑事务所,创造了50栋以上的上海标志建筑);一路上你能看到新古典主义和装饰主义(Art Deco)建筑,看到洋行和公寓,女青年会和教堂,可以说是外滩最初40年发展的缩影,作为一个当地人,推荐所有来上海的中外朋友去那里逛一逛。

从外滩到天津路——
去曾经的远东第一定制名店

离开圆明园路,我们转到平行的虎丘路,一路从外滩向南京路走去。

南京路背面的天津路上居民区密布。我们今天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地就在这里——曾经的远东第一定制名店培罗蒙。

培罗蒙创建于1928年,比老江曾工作过的日本银座老店一番馆洋服还早2年。

创始人许达昌及其弟子戴祖诒凭借高超的手艺和待客生意经,将培罗蒙的生意做到了香港和东京,为无数时代名人服务,也把中国定制卖上了好几条"小黄鱼"(老上海1两金条)的高价,可以说是上海甚至中国西装定制黄金时代的代表。

老江说看图片,这家东西做得很好,问我为什么现在橱窗里都是机器的工艺。我只能回答他经历几番历史变迁和90年代出国潮、创业潮流失了很多人才,现在确实比较衰弱了,沧桑变化使人唏嘘。

南京路上最神秘的建筑
——道观!?

培罗蒙旁有一条小路,出口就在南京路上张小泉刀剪店旁边。

这条小路也隐藏着南京路上最神秘的建筑之一——虹庙(保安司徒庙)。虹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从老上海时期直到建国后的1963年,逢年过节还有上万名香客,堪称市中心区香火最旺的庙宇。

庙中供奉的保安司徒据说就是三国时期的北方军阀袁绍。至于如何流传至江浙,其中起承转合期待老上海们为我解惑。改开前有一阵这里是上海家具厂的仓库——一直到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会在门外私设香烛,向建筑内遥祭,可见祭祀习惯之深。

再向前走,就到了老上海百货公司汇聚的南京东路浙江中路。

路口新老两栋大楼原先都是永安百货物业,可以看到有柱式装饰的新古典主义老永安和两侧对称,立面连贯的Art Deco新永安,映射了上海20-30年代的风尚变化。这也引出了奠定海派文化与艺术生活的话题——

孤岛时期与Art Deco

上海的孤岛时期,是指1937年淞沪会战失利之后,到1941年日军全面入侵租界为止。其间上海四面沦陷,但英美法租界置身事外,使得周边居民、社会资源大量涌入租界地区,催生了和平不安定,繁荣而奢靡的畸形时代。

这一时期,世界上有两座国际型大都市正在迅猛发展——上海和纽约。而在欧洲大陆诸多艺术流派中刚刚崛起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恰好顺应了两座城市发展的需求。

Art Deco重复完美的几何图案中,人类的力量被强调,建筑的旨趣从崇拜上帝缓步转向崇拜人类的(工商业)文明。而发展中的上海和纽约则吸取了这种风格的精髓,至今依然是世界上Art Deco建筑最多的城市。

上海的Park Hotel(国际饭店)和纽约的Bryant Park Hotel,朋友们发现相似的灵魂了吗?

国际饭店与邬达克

对外地旅行者来说,国际饭店称不上一个景点,但我觉得实在应该到此一游。

和人民广场的"城市原点"不同,国际饭店的大地原点就是上海坐标系的"0,0",上海的测绘坐标是以这个原点为核心建立的。

从上面两张老照片上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初建时的国际饭店和壮观的跑马场(现在的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市政府)。我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的感想是:海边、马会、高级酒店、纸醉金迷……“像不像现在的迪拜?”

国际饭店二楼有一个小历史展厅,主要是饭店历史沿革和旧物展示,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设计国际饭店的传奇建筑师邬达克的介绍。

回程前的遗憾

离开大光明电影院,我们径直穿过马路,准备途经人民公园去今天最后的目的地——上海博物馆。人民公园是我的父辈年轻时候谈恋爱必来的地点之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这个缘起,后来发展成了海内外知名的人民公园相亲角。

我正想试探着问一下老江知不知道人民公园相亲角这个名词,想不到老江回答我:
“知道噢!日本的综艺节目有报导过!很厉害!”
……
啊……上海的叔叔阿姨们……
……那个……是吧……低调……

穿过人民公园,终于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上海博物馆。

结果你们猜猜怎么着……由于一路上聊得太开心,到博物馆的时候,刚好超过入馆时间5分钟……我和老江的上海Bespoke X Art Deco一日游不得不到此为止,打道回府了。虽然留下了一点遗憾,也许反而给一天的游览加深了印象,希望这能成为下次出行,继续探索上海的契机。

1,城隍庙
2,十六铺面料城
3,圆明园路(红色标识)
4,天津路培罗蒙
5,虹庙
6,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
7,上海博物馆

应大家要求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地图,这可以算是我私人的上海溯源之旅,一路经过上海的老城厢(城隍庙-上海县城);再由外滩看上海的发展;最后到国际饭店看老上海的鼎盛时期。大家可以按照自己或朋友的兴趣,以文化、建筑、展览、美食、各种主题排列组合来体验这段旅程。希望大家玩得愉快,也能把更多的眼光投向上海的文明深处。

最新评论

  1. Chrislee says: V2

    想看被挡住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