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女性上网冲浪,我开了世界上第一家网吧”

2020年09月03日 阅读 32882
关注

Cyber cafe,Internet cafe,网络咖啡馆,简称为网咖。比起如今国内那些环境优雅,设备精良,饮食丰富多样的「开黑圣地」,或者日本那些可过夜的小隔间,最早的网咖算是完美诠释了它的名字。人们去那里真的就是为喝一杯拿铁,顺便用闲暇时间在店里的电脑上冲冲浪。

Cyberia

除了多几台电脑,「网络咖啡馆」和传统咖啡馆的区别是什么?当年的 Eva Pascoe 说:”经常光顾「网络咖啡馆」的人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外表。”

1994 年的今天,9 月 1 日,即将满 30 岁的 Eva Pascoe 与其他几位合伙人一起,创立了之后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家网吧」的 Cyberia。他们花费 20000 英镑,将伦敦西区 Whitfield Street 上的一家咖啡馆重新装修配置,首次在一个公共场所,将互联网与一杯浓缩咖啡用商业连接起来。

对于这样有点前卫又冒险的举动,CNN 当时评价说:“可以确定的是,英国人午餐还是会吃炸鱼薯条,而不是内存条。(大意)”

1994 年美国 Best Buy 的广告上,一套台式电脑配下来大概需要 $1998 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3493 美元。这两个价格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值得普通家庭在购入前深思熟虑。但有了 Cyberia,花一点钱就能使用一台接入网络的电脑,伦敦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开门当日,众多时尚人士与怀疑论者在 Cyberia 门口排队。店内唯一的咖啡机两分钟才能产出一杯浓缩,数量不多的电脑同时只能供六人使用。即便如此,人们的热情也丝毫没有被影响,他们找到了一个聊天娱乐的好去处,完全不介意等久一点。然而,来店的客人中,绝大多数是男性,这让 Eva Pascoe 有点失望。

Eva Pascoe 出生于波兰,曾在波兰女篮国家队打过球,当时正在伦敦大学攻读认知心理学博士。除此之外,她还是一名程序员和风险评估软件的研究人员。

在创立 Cyberia 之初,她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装着计算机且提供咖啡的房间,而是想建立一个更有意义的针对女性的技术中心。

1994 年的 Eva Pascoe (左)在 Cyberia 伦敦,与近年的 Eva Pascoe(右)

其实,一部分女性很早就开始使用计算机了,在 197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初,图书馆系统被管理员广泛使用,而从事那一行业的几乎都是女性。但等到 Cyberia 出现的九十年代初期,英国的互联网用户中,女性只占 4% 。

Eva Pascoe 想纠正这种不平衡,还想为一些环保组织提供方便和廉价的信息获取途径。“妇女获得硬件的机会较少,收入也较低,因此从一开始她们参与计算机的门槛就被大大提高了。”Eva Pascoe 说。

她也一直在为把 Cyberia 打造成一个真正的计算机技术中心而努力。每周日中午 12 点至下午 3 点,她允许学生、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免费使用电脑,去浏览网上的招聘广告。每周二和周四晚上,她会请专业人士开展培训计划,其中一些课程只为女性提供。

早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就已经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了军事中,后来学术界意识到了它的潜力,更是扩大了它的影响。在那几十年里,美国的互联网用户不断增长,连退休人员都对它不陌生。

然而在 1994 年的英国,线上用户也只是在十万量级。Eva Pascoe 希望 Cyberia 的出现能让大家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改变。

“有太多东西能看了!”“一切都太令人激动了。”如今人们见惯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即使第一次从 VR 设备中进入虚拟世界,恐怕也没有那时 Cyberia 里客人们的兴奋感了。

Cyberia 最热闹的时候,那里有 50 岁的园艺俱乐部成员,40 岁的广告主管,30 岁的护士,20 岁的美发师,以及一群仍与家人同住的青少年。他们在互联网的乐趣中并肩而立,享受这场属于计算机爱好者的聚会。

尽管竞争激增,Cyberia 还是被公认为英国最成功的网吧连锁店 — — Whitfield Street 的那家店成为旗舰业务,他们之后在英国其他地区又开设四家店,并且试图与海外建立联系。

巴黎是 Cyberia 绝不会错过的城市。1998 年,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新店开业,也让 Pascoe 感受到了在不同国家推广的差别。

“法国人就是法国人,给他们一个调制解调器,也不能让他们变得美国。”与互联网的全球性,超越国籍的内涵相反,在法国去网吧的游客与在英国完全不同。

首先,法国的网络爱好者都很时髦(“因为他们是法国人。”)。第二,Minitel 作为万维网出现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线上服务之一,就算它已经过时,但诞生于法国,影响也不可估量。由于 Minitel 的缘故,法国人已经掌握了在线促销、广告等概念,他们会认为,互联网只是 Minitel 加上了颜色。

Pascoe 还必须考虑法国的本土咖啡馆文化,在巴黎这个处处都能喝到咖啡的城市,Cyberia 必须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

于是 Cyberia 在蓬皮杜中心的门店,由建筑师 Bernard Blauel 设计,被 Pascoe 形容为「银翼杀手风」,内饰的细节又处处透露着他们的理念:「科技是我们存在的理由」。

Cyberia 进入日本的过程同样有趣。他们与富士电视台合作了一系列有点地下,有点怪异的年轻人电视节目。圣诞节时,还在 NHK 电视台播放了一些关于艺术展览的短片,吸引了 1600 万人观看。

Cyberia 伦敦的电脑桌面

因为语言差异,西方的搜索工具只能提供小部分来自日本的网络资料,但那时的日本已经是一个拥有近百万用户的广阔互联网平台。

“我不能说日本人一定领先于我们,但他们几乎和美国人一样开放。唯一的限制就是语言,不过他们对互联网空间持乐观态度,并且认为未来会很棒。”Pascoe 当时这样说。

但是与法国一样,这其中也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首先,日本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咖啡馆文化传统。当他们去咖啡馆时,更多的是在谈论生意。

另一点是,日本人似乎没有强烈的表达个人意见的习惯和信心。“他们太有礼貌了,好像宁可去切腹,也不愿在网上发火。”
不过 Pascoe 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凭着对网络的兴趣,日本人也一定会在上面做些不一样的事的。”

最盛之时,Cyberia 在英国和国外开设了大约十二家分店,除了巴黎和东京,还分布在曼彻斯特,爱丁堡,都柏林,鹿特丹,曼谷,马尼拉等。早期的投资者中也不乏各界英国名人,广告大王萨奇兄弟之一 Maurice Saatchi 和滚石乐队主唱 Mick Jagger 都没有错过那个商机。

到 1996 年,世界各地的网吧数量已有数百家,大家纷纷效仿 Cyberia,想要获得和它一样的成功。

Cyberia 曼彻斯特(左)Cyberia 爱丁堡(右)

然而在 1998 年,Pascoe 离开了公司,开始从事新项目,并将 Cyberia 连锁店出售给了韩国投资者。她的生活仍然围绕着互联网:新项目的业务和电商有关,并且,因为网恋,她与相爱五年的伴侣分开了。

韩国投资者在 2001 年重新推出了名为 Be The Reds 的网络游戏咖啡馆。从那时起,世界第一家网吧 Cyberia 在千万网友的心中,已慢慢变成了一段可以写进历史的回忆 。

其中一位合伙人 Keith Teare 回看那一段历程时说:“那是以时速 150 英里超高速行驶的四年。如今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网吧了,当然,它们都是些平平无奇的老式网吧,并不是 Cyberia。Cyberia 可能并不是一桩好生意,但绝对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

文_yini|资料、图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