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捷:每次风格露营都是生活解决方案的验证,千万别被装备所拖累

2021年03月15日 阅读 271062
关注
太格玩家

△ 太格玩家:王捷

风格露营文化在国内的发展已有几年时间,随之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和市场变革。但回归到文化本身,作为全程参与者与见证者的资深玩家:王捷老师,却总能抽离开事物的本身,去从新的方向持续总结和输出自身对于这一文化的深度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谈起风格露营,前提还是在于风格。但是在风格之外它所承载的品位积累以及多元场景感,是否仅仅停留在生活美学即可?今天大家不妨通过 Mr Tiger 与王捷老师的这段专访,一起走到风格的“背后”去看看。

太格有物: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王捷:我今年41岁,生活在北京,主要工作是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教书。空余时间和太太也做自己的箱包品牌,smorethings(身外之物)和Songmont品牌。

对设计带来好体验有执念,也有职业病比如“对没对齐,好不好看什么的”, “好看”也算是一种极致体验,一旦好看成为了前缀,好多看起来普通的事就可以很有意思。

太格有物:您从最初接触风格露营到现在成为资深玩家,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王捷:功能露营,露营只是路上的食宿-2012年开始去户外越野穿越和宿营,也买过红红绿绿的帐篷和睡袋。当时就为了去一些空旷的地方,以前城市周边只有景区和生活区的区分,过于乏味。

北方其实有很多开阔的地势,纯粹就是自然的空白,很好看。第一次露营的晚上遇到了雷暴,自开帐篷被吹塌,后来虽然也去过阿里,睡过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老营地。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怀着风格露营的心,和一群想要征服大自然的朋友,在做功能露营。后来18年开始和太格有物的朋友们去户外尝试不太一样的风格露营。

每一次出行都是解决方案的验证-开始风格露营后很长时间我都是睡在车里,一方面车里很有安全感,同时也不会因为大风大雨的天气对睡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对帐篷拿不准,品牌对我的影响比较小,单看外观的话也都谈不上好看。

户外产品最好的状态是优雅的解决了一个有想象力的需求。所以每次出门前准备,露营中验证,回来购买的状态保持了很久。特别成熟的产品我一般也不愿意去选择,因为太稳定了,被验证太多次了,不需要思考就少了乐趣。

搬家露营到风格露营-刚开始风格露营的时候,我自己购买物品保持冷静期的规则是:想买的话,等三个月再买,低碳购物。后来也有段时间每天都在看装备,这段时间主要是国外的一些户外产品进入中国。

大量的产品应对的背后的消费文化情景都不一样,等足够的浏览量让脑海里有了catalog后 ,才知道买些什么适合自己。这段时间也是每次出门都要尝试带一些需要下决心才能出现在户外的物件。

搬家露营时期过了以后,目前状态是每次出门都会想下内容,只选择必要的一小部分物品。相比前两年出行一次打包一周的状态好了不少,一旦成为日常选择,就不能被装备所累。现在甚至都不带相机,出片也少了很多。回归日常的露营是挺好的状态。

太格有物:您觉得国内的风格露营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未来会朝着什么方向去发展?

王捷:风格露营是心在露营的状态-几年前和北京TERRI CAMP的朋友开车前往到杭州和GOGOGO的朋友们一起南北汇聚露营,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那之后,一南一北两个中心成为了风格露营强大的推动力。

中国的地貌丰富程度足以支撑我们探索属于自己的风格露营,也会催生更多专家式的品牌产品。有趣的人创造有趣的风格,个人风格的细分,和众多新玩法的出现才能让这件事越来越有趣。

喜欢宋代文人的山野纸帐的状态,今天国内的宿营气氛越来越好,一些好的国产品牌的产品以更好的品质与更适合中国气候和户外条件的方式,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

而户外的装备风格也影响了今天的室内陈设,着装,慢慢的形成一种习惯和生活状态。从奢华露营到风格露营实际上是扔掉了门槛和装备,去找寻精神性的高格。所以也没必要有什么鄙视链。

当然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使用自然,保留“野外”的自然状态就更重要了,不依赖法规,而是自觉的守规矩,是最基本的底线。

我认识的露营朋友有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家具陈设服装道具,都被户外风格化了,这件事有太强的渗透力了。今天生活缺乏的仪式感,场景感,体验感,在风格宿营里都能找到合理性。

王捷:孩子的改变更大些,一直以来比较忙,反而去露营都会带着大儿子,所以他很喜欢路上的颠簸和陪伴,也是越野车小专家。常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再去开车爬老掌沟和好汉坡,小学前还是让他接触到足够的自然,我觉得有很多看不见的影响以后才能慢慢显现。

太太从刚开始的不太有参与感,到后来每次出行都要拍摄产品成为工作,到现在也和我一样很放松。一路在车上睡,到户外继续在帐篷里睡,能睡个好觉也算是很好的状态吧。风格露营并没有占据我们大部分的娱乐时间,但可以让我们慢下来,体会更多差异化的状态。

太格有物:您为何一直比较推崇风格露营时在大自然中所获得的能量感?

王捷:“身在曹营,心在汉”也是一种能量,有时候买几件很久以后才能用到的露营产品,选择的过程就感觉已经在产品的体验语境里了。

因为一些户外需求加入一些小众偏门的技术群。每天黄昏,古典汽灯群里的点灯提醒。咖啡群里的新手法,新设备,在露营朋友的现场图播,让你即使在工作压力中也会有很好的放松。

2020年初疫情过年期间,看了大量国外没有旁白的solo camp视频博主的推送。一集一个多小时,你可以开着当作背景音,听着各种自然操作的音效,做设计写文字都十分高效。不知道属不属于大脑欺骗。

在今天都推崇高效工作并行处理,倍速旁白,视频弹幕的交流方式下,我这种也算是相对单纯的并行处理。

我自己喜欢安静,一起露营一般也不多走动,手机也基本顾不上看,大型活动也很少串帐篷寒暄,喜欢摆好椅子等大家来。这种低节奏、低密度的面对面,加上独立的动手操作,有很强大的治愈能力。

太格有物:目前国内的露营活动您觉得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提升?

王捷:整体还是很好的感觉,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让这件事更有活力。要说提升,就是能保持原发的野外感觉,建立秩序和保持自然同等重要。如何把大家认认真真的带到户外,需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很多规则都是为了鼓励参与者融入自然,同时带着集体的理想关怀,比如低碳生活。

太格有物:您前几年参加Fuji Rock Festival的最大感受有何不同?

王捷:感受就是秩序感以及淡然和享受,这就是在自然里最好的状态。虽然基调是音乐节,有很多舞台和震耳欲聋的音乐,但10万+参与者和几乎看不见的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站满人的山路通道,大家就像固体一样整体、缓慢安静的向前挪动。

苗场每年准时抵达的暴风雨的洗礼暗示了自然法则是第一规则,没有人焦虑帐篷进水,狂风霹雷闪电,浑身湿透也不影响在音乐节露营时的心情。

我在暴风雨来之前的夜晚撤离了现场回到城里,搜了一晚上现场实况想证明选择是对的。暴雨很大,现场很惨,但素材少的可怜,估计日本人见多了这样的情景,太淡然了。

场地里大部分的物资都可以降解,处处都在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卫生间里贴着数字告知去年志愿者收集的纸杯经过处理做成了今年的卫生纸。这些细节都让参与者感觉自己是个有理想的体面人。

太格有物:很多朋友都在呼吁风格露营的本土化,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王捷:一件事形成文化需要学习然后消化,我们之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露营文化,也就不会有完整的成熟的产品体系解决我们的功能需求,就更不要说精神需求了。

所以拿着北欧气候下的四季帐篷在黄土高原搭出类似的格局,其实已经本土化了,最需要的是大家的心态建设。风格不是拿来成套的解决方案,而是在使用中学习别人如何应对具体场景里的问题,千万不要迷信”Money creates taste”,买最贵的就认为是最好的。

去户外怎么享受自然,怎么发现在地的玩法,以及你自己定义的快乐就是最好的本土化。

太格有物:您觉得vanlife会掀起一阵新的户外热潮吗?

王捷:国内大爷大妈早就Vanlife很久了,自由好像只有在退休后。一线城市年轻人缺的是时间,vanlife不能赶路,而是一直在路上的状态,一赶路就成摆拍了。

vanlife还比较依赖道路法规和营地建设,起步门槛比帐篷还要高很多,并且阻力很多,其次还没有美国、欧洲汽车露营的完整配套,和从小朋友开始的汽车露营文化。

但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改装Van,尝试另一种可能性,我也很憧憬能有一台复古VAN,这也就是vanlife有魅力的部分吧。

是否能够迅速成为文化,还是比较依赖法规,如果那些好看的适合改装的车型更多更便宜,一些老车可以保证安全情况下延长报废周期和验车手续,管理的门槛降低,vanlife一定会带来快速的发展。

太格有物:您觉得国内风格露营媒体在内容的分享中有哪些是需要调整的?

王捷:大众媒体的宣传,比如综艺明星去露营,还是把风格露营当成某种有情景的体验。受到日本露营文化的影响,太多的品牌和产品线索加入到文化推广当中来。新人最缺的就是装备指导,以便区别于传统露营,研究装备就成为加入风格露营最重要的线索。

如果能有更多丰富层次的媒体内容引导,不止一种的分支线索和玩法,人、环境、任务、愿景来丰富风格露营作为生活方式的线索。风格露营就远不止装备带来的露营风格这么简单,不同的人群也能在这件事里找到不同的回应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图片来源:王捷私人提供 内容编辑:Mr Tiger

最新评论

  1. '# says: V4

    smorethings

  2. 不变 says: V4

    关注

  3. 张锋⚡️ says: V2

    说的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