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塘村,一个藏在贵州黔东南群山褶皱中的小小苗寨,曾经在地图上都难以找见。
但自2021年开始,却持续不断地吸引着中产、艺术家、网红与明星不远千里前来。人们希望壮秀梯田与淳朴苗寨能涤荡掉都市生活的倦意,拥抱自然的同时可以进退有据,随时回到咖啡、餐酒与浴缸。
城市人从6.7英寸的手机屏幕中挣扎出来,奔向一块更大的屏幕:那是坐落在雷山县龙塘村边山腰上,与村落遥遥相望的白色双L型建筑——龙塘山房酒店公区巨大270度环景落地窗。这是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的绝佳景观位。
与之相对应的,从山下望来,当夜幕降临,那白色飞船般的异质建筑亮起柔和光辉如同一束来自未来的目光。
那是盖茨比眼中黛西家码头的绿光,是远方来客的欲望之谜,他们情愿支付相当于当地村民不久前一年的收入来换取其中的一夜住宿,只为在清晨被蛙鸣蝉噪叫醒,让被写字楼反光玻璃阻碍已久的视线得到足够舒展,欣赏氤氲云雾薄纱下的村庄。
这种看与回看的关系,只有在一定距离下才能产生额外的美学反应。这距离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层面的。
乡村确实有吸引城里人的要素,但关键的是,这些要素必须被陈列在一个相框中才能景观化,成为幻想的客体。孟凡浩是制造精致相框的好手。在黔东南,他设计的龙塘山房承担了这个精致的框架。
十六间客房,3000元每晚的价格,将龙塘山房送上了黔东南豪华酒店榜Top1,去年仅七个月时间,山房给人均年收入3000+的贫困村分红132万。
这是孟凡浩的第一个扶贫公益项目。
龙塘村曾经是国家二类贫困村,人均年收入2810元。虽然和16公里外著名的千户苗寨共享同样的地貌与人文,也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由于缺乏产业支柱,依然难逃空心村的命运。
项目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低调。这也是项目方第一时间想到孟凡浩的原因。
“他可能是目前国内做网红建筑最好的设计师,他的审美就长在90后的点上。”
东梓关村项目的成功,让孟凡浩在网络上名声大振,也为那个默默无名的小村庄带来了无数关注与机会。他从吴冠中的画作中得到灵感,将农民回迁小区打造成了现实版的江南水墨画,被称为中国最美农村回迁房。这也引发了他对自己建筑师身份的重新考量,原来设计有远超出之前所认知的社会功能。从此之后,他逐渐具备了媒体思维,觉得建筑师应该勇于拥抱这个时代。
2017年孟凡浩的第一个乡村项目——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在雷山县龙塘村实地考察后,孟凡浩决定在村子的边上打造一个与当地风貌截然不同的民宿。施工初期,设计图在网络传开,各路批评如约而至。
“太网红了。”
“不属于这个村子。”
“是对历史传统的破坏。”
其实,在地风貌与村民实际生活需求之间的裂隙在龙塘山房之前就已出现。
2014年,村主任文冲带着乡亲们开始修通往县城的公路,将村子向山外的世界连接,经过几年的努力机动车道路终于修成之后,一些文冲没有想到的变化也随之而来。
修路之前,村里的屋子都是就地取材,在山间伐木按传统工法建造,这也使得传统风貌一直代代相传,延续至今。而通车后,由于建筑材料运输方便,各种违章搭建和私自改造就多了起来。吊脚楼原先的架空层被混凝土砌块填充,扩建成房间和厕所;美人靠被封进铝合金门窗……这些改造遭来了一些非议,认为这是对民族传统风貌的破坏。
当孟凡浩第一次到访龙塘,文冲就向他表达了这层忧虑。但孟凡浩认为,这些所谓的“破坏”改造,只是村民们朴实的日常需求反映而已。传统房屋不耐寒,缺少卫生间,这都是真实痛点,无非是村民们没有学过设计,利用手边能得到的材料改善生活而已,这怪不了他们。对此去批评和埋怨太轻易了,但只有提供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大家自然知道什么才是好的。
孟凡浩对当地村民的生活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了大量的个人诉求后,决定改造给当地村民打造两个房屋改建的样板:既在功能上能满足生活需求的迭代,又在外观上保留当地风貌,最关键是在建材上选择了当地的材料与工艺,所花费用和村民们的自发改造相差无几。
图片村民文武的家经过孟凡浩的设计改造后成为了村里的民宿,既保留了传统苗寨的味道,也兼具现代人的生活住宿需求
这是龙塘山房的一个部分:从此村子里的老房子有了一个兼具审美与功能的翻新改造方案,15户村民效仿这两栋样板房改造了自己的老宅。
龙塘山房的另一部分的难度更高,龙塘村周边没有景点,大家都不知道你,谁会来住你这些民宿呢?
除非这个民宿自带流量,成为目的地,奇观式建筑的意义正在于此。然而奇观式的建筑必须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区位视野。
为了踩点,文冲带着孟凡浩爬遍周围那些没有路的野山,终于在一个满是树林的山头高点找到了如今这个绝佳位置。事后想来,正是这个选址的决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落成的龙塘山房依山而建,这个面积1650㎡的建筑主体分为两部分,标志性的白色双L建筑是公共区域,包含了餐厅、悬崖剧场、无边泳池,网球场等配套。另外是8幢单体客房共16个单间,以当地吊脚楼样式散落在坡顶。建筑之间利用坡形地势自然形成高度落差,保障了每间房的视线都不受干扰。
这个充满未来感的L型“龙头”与山下传统苗寨形成巨大张力的图景,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展现在孟凡浩的脑海中。后来这个画面引爆了小红书、公众号、短视频的主动传播,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是一个无比成功的视觉锤。
既然是一个扶贫项目,龙塘山房的第一要务当然是为当地引流,吸引社交媒体的注意力,让更多人知道并前往这个山村,为当地一系列的后续运营可能性赋能。成为网红,是它的使命。
人们为了打卡来到这里,总会从落地玻璃后走出来,走入山下的民居,脱掉鞋子踩进泥地,去捉鱼摸田螺,去徒步去采摘,去体验扎染刺绣,摘茶制茶,尝尝乡间野味。在资本外力撤出之后,山房保留了为村庄的持续造血能力。
2020年10月12日,龙塘山房正式对外营业,村民们如同迎来重大节日,换上盛装,配起银饰,奏着芦笙载歌载舞。他们知道这个酒店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2021年,龙塘山房从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上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国际MUSE设计铂金大奖。成为孟凡浩自富阳东梓关村、山东泰安九女峰“故乡的云”、莫干溪谷等乡村项目之后的又一力作。
更重要的是,开业半年多哪怕在疫情影响下,也带来了132万元的纯利润。其中70%由村合作社分给村民。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因此回到了村子,当上了民宿的服务员,或者依靠带动的旅游产业找到赚钱的途径。龙塘山房用它的实际成绩回应了各种对于“网红”的质疑声音。
今年8月,孟凡浩重访苗寨,入住龙塘山房,再次感慨四年前选址决策的正确。
“与老村子保持距离感,占据高点,自然梯田和烟火气的苗寨构成了一幅人文风景画,呈现在每一位体验者眼前。”
这也是孟凡浩团队一直在探索的当代中国新型城乡关系的设计实践。在城市与乡村两个群体间,“城市梦”与“乡愁”总是体现出一种错位的双向猎奇。建筑设计师应该用他们对空间的思考成为其中相互流通的纽带。
在山上是拥有舒适起居的高端民宿,在山下则把少数民族的美食、刺绣、蓝染等体验活动开放给远方的客人参与。来到这里的外乡人,可以在这里住下2-3天慢慢体验在地民俗文化。
问:您如何看待当下“网红建筑”的现象?
答:在当今的网络传播时代,建筑作为可视的物质实体,它所蕴含的媒介属性,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产生出较大的传播价值。
建筑师如果能够借助空间形象所产生的流量效应,为某一区域引入持久的关注度,比如在乡村能够吸引到原住民回流并通过自力更生的途径留下来,继而自发产生新业态,收获实际红利与收益。那么“网红建筑”不过是这一良性发展循环的结果,而非原初目的。
问:面对每个设计项目,您是如何持续地在其中追求作品的创新?
答:创新不是刻意为之的动作,我们每一个项目都会面临不同的限制与挑战,对实际需求和问题做出具体回应,给出在地的解决方案,你会发现自然而然就是创新了。
时代在变化,功能需求、体验场景等也随之改变,那么作为建筑师需要跳脱因循守旧的思维和设计套路去回应变化,创新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问:您目前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是什么样的?
答:设计就像设一个局。这个局是从策划、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运营整个链路的设计。甚至最后推广阶段的品牌故事如何讲述,宣传照片如何取景,在我最初的设计规划中都已经做了设想。这也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空间赋能”的部分体现。借助对整个链路的设计,去挖掘建筑本体之外的价值,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释放建筑的力量。
而具体到参与的乡建实践中,我通常需要完成三种职责,为业主执行委托的要求,为乡村带去全新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同时在完成前两者的基础上,策划可行的盈利模式和新的社会关系,从而帮助乡村实现从“生活”到“生产”的转变。
问:龙塘山房这个扶贫项目,预算并不算多,这方面有什么困难吗,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取舍的?
答:我们团队在工程落地的把控上相对有经验,我们也将有限的预算有的放矢。具体举例而言,在建材上尽量选择了质朴的材料,客房放弃了钢结构而使用了框架混凝土结构,以此来节省造价,而省下来的钱在空间打造上下足功夫,因为考虑到度假项目人们的关键需求是落地窗外的绝佳景观。
问:这次在设计上有哪些运营方面的考量?
答:在我参与的乡建实践中,对运营方面的考量其实是从点到面的。
在这次的龙塘精准扶贫的设计实践里,我们首先是希望龙塘山房的选址和设计足够吸引目光,不管是在造型方面,还是与自然的视野无界连通方面,都能让运营者和游客在传播分享中有“借力发挥”的空间。
其次,我们希望通过可行的示范性民宅改造设计,带动村民自发改造,经营新业态。在满足村民自身便利的日常生活时,也为游客提供异于城市的原真苗寨生活体验。
问:您是属于那种商业敏感度很高的建筑师,这和你的职业经历有关吗?
答:和我早期在中国最顶级的商业设计院的职业经历有关吧。他们的优势是职业性很强,非常尊重销售端的需求,这样能学会把自己放在比较低的位置去倾听。当然,如果一个建筑设计师只着眼于满足客户需求,又容易沦为资本的犬儒,会失去自己的批判性。作为建筑师应该多一份社会责任,努力平衡好业主利益和公共利益,守住底线,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感谢孟凡浩接受采访
本文图片来源@龙塘山房官方、存在建筑-建筑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