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主要是音频,聊一部我最近很喜欢的电影《Kodachrome》。下面补充了一些有意思的资料,大家可以听完以后再看。
他跟音频里面讲的电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史蒂夫麦卡利可以算是kodachrome胶卷真正的“代言人”之一。
当初年轻的麦卡利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带着几百卷kodachrome只身去了印度,在印度找到了创作感觉,并正式成为了一名自由摄影师。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的很多作品都刊登在《国家地理》上面。
这种胶片从1935年一直生产到2009年, 估计光麦卡利一个人就干掉了上百万卷......所以柯达把最后一卷交给他来拍摄也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这未必是真正的最后一卷,可却是记录在册的“最后一卷”。因为聪明的麦卡利专门请来的国家地理的拍摄团队记录下他干掉这最后一卷的全过程,还制作成了一个专题片,名字就叫做The Last Roll Of Kodachrome。
为了保证拍摄成功率,麦大师先用数码相机找感觉,觉得靠谱了才拿出胶片相机。我想在他这辈子拍过的无数卷kodachrome中,恐怕这一卷给他的压力最大。
起初他是想在纽约街头先干掉几张,等把中央公园、时代广场、中央车站等著名景点转了个遍之后,也没找到啥灵感。
然后天就开始下雨了。
机智的麦大师在喝了一杯咖啡之后决定,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不禁折腾,还是去拍明星舒服。打了一圈电话发现就德尼罗给了老大师点面子,百忙之中抽出30分钟给他拍。
但是从照片判断,德尼罗也是十分不情愿,似乎拍完就要友尽了。
麦大师心想,好莱坞明星架子太大,我这老脸也不禁刷啊,干脆还是去趟宝莱坞吧......
宝莱坞的明星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精神配合着麦卡利。但是麦大师反倒觉得照片有点普通,似乎这种感觉的照片谁都能拍,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风格和功力,于是他决定还是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题材。
麦卡利的摄影起步于印度,这一次带着最后一卷kodachrome回到印度也是一种不错的总结。
印度民间算是麦卡利的“舒适区”,回到这里终于放下了大师包袱,也开始了正常的拍摄。
大师在印度拍到了几张满意的照片,心里有了底就回到了美国,后面基本上就是随便按按快门。
还没忘记给自己也留个影
感觉后面几张麦卡利应该是把相机交给保姆拍的......
最后一卷kodachrome,总共需要按动快门36次,麦卡利花了6个星期拍完,并且最终如期送到了堪萨斯的影音店里,为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好适合夜晚听 主播声音好听 推荐的电影音乐太合我口味了 ?
久违的声音
作为飞鱼秀的铁粉 听到小飞声音激动的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