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James想让我聊聊Rig Footwear这个牌子,我很乐意,因为让一双「康复鞋」变潮,这种反差感就真的挺酷的。
有一说一,「一脚蹬」正在成为当今户外鞋款流量密码。你想想,毕竟连HOKA都开始出乐福鞋了(又限量➕断货了),那还有什么不可能呢?
再往远得说,去年年初我写过一次The North Face的「一脚蹬」,后台就有人开始问能不能代购。接下来的故事里,New Balance和亚瑟士、HOKA开始不断推出类似鞋款,一概都是但凡出,就必中。
当然你分析它是MOC鞋走红也好,是复古回潮也罢。对于消费者来说,足够好穿,就够了。与品牌而言,又恰好是一条较为清晰的成功路径。
曾经这类小众鞋款,都是借由联名合作来限定发售,并不指望它有多大风浪。但你看HOKA这半年主线的Ora Primo和Restore TC,做得有声有色。而Salomon的RX系列从一双无趣的恢复鞋到现在的花哨配色,都是品牌看好这类鞋款的佐证。
虽然都知道这一点,但户外鞋里想出「黑马」,真的很难。从体量、营销上,大品牌们总是占领绝对话语权。尤其在日本市场,想做有关「户外」的新品牌,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近年来,却有一个新品牌,不断出现在Go Out杂志上,和大牌们抢风头,还与Marmot、nonnative跨界合作,对没错,正是本次主角Rig Footwear。
先插句题外话。聊Rig Footwear,总让我联想到另一个日本的国民包具品牌Master-piece。价格上,它们虽不算便宜,但依然在可承担范围之内。实际上手去体会它们的设计,每次拿出来用,它们总能带给你一些持续的新鲜感,长用长新。再结合品质,相比价格又足以让人觉得物有所值。所以买东西,真的存在「长期主义」的。
okok,先直观点,来一组不同季节上脚OOTD,感受下它的穿搭潜力。要知道这个出镜率很高的日本品牌,直到2019年才正式成立。在经过了四年中,对东西方脚型的反复研究后,它才以恢复性凉鞋为契机正式出道。
而就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从潮流到专业户外,Rig Footwear就收到了多家品牌抛来的合作橄榄枝。创意媒体eye_c去年就给他们和nonnative拍过一组夏日合作款造型,不但曝光度给够,也让品牌从小众的日系山系潮流,开始进军更高阶的穿搭玩法。
另一面,户外品牌Marmot更看重它的功能表现。这几年,这种简单的人字拖又开始被纳入穿搭议题,无它,配方就是厚底加上强大的缓震舒适性能。听说,之所以有「Orisam」系列的联名合作,也纯粹是因为undercover主理人高桥盾,太爱穿它家的鞋子了。
在这个时代,怎么好搭配,如何造型,大家都要快速获取答案,也省去了有关品牌内容的「中间」环节。不过Rig的帅,真不仅仅是外型那么简单,它的立意,还是得回到品牌主打的「康复鞋」概念里。
例如被印在鞋身上的AATH科技。现在大家都对科技面料有种痴迷,那AATH的作用,更超越了户外科技的范畴,被广泛应用在医疗设备中。这种素材运用了光合作用结构的纤维,据官网资料说,只需穿上就能支持血液循环,还能提高休息质量,支持现代人的调理。
在医疗器械中的运用上,这种纤维已经可以证实,能改善血管内血流滞缓状态的效果,在动脉硬化症等情况下,也能同样分解血液中的血栓等有机物,使血液变得顺畅,妥妥现代医学黑科技啊。
一般情况下,说外观,户外鞋款的发挥余地并不太大现在,真正实穿的,大致也就那些款式。这时,除了玩配色外,材质、配件上的变化,可能就会成为选购时的重要区分点。这一点上,我再投Rig Footwear一票,尤其是它们的夏季凉鞋款式,就很会玩味细节,我们稍后再聊。
在今天,户外品牌做潮流,我认为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潮流品牌想要往户外靠近,其实门槛还是非常高的,不是简单使用一些高性能素材就可以,也往往会被视作「咖啡味」的速溶饮料。
其中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些专业场景的使用验证。而Rig Footwear的鞋子吧,你看来它很像潮流款式,但实际上,为了测试性能,它们和多名运动员合作,涉及的领域包括铁三、骑行、越野跑等,很像户外品牌起家时常用的路数。
再来细细看看产品。如果户外潮流的趋势是道选择题,那么Rig Footwear给出的答案,就是全选。这可能也恰好解释了,一家成立五年的公司,如何迅速在鞋类市场站稳脚跟的。
一脚蹬类(Slide)
首先一定是他们的主打旗舰款bendera。我知道很多人对于一脚蹬康复鞋款的疑虑,主要在于「穿不牢」。但Rig Footwear的解决方式,是通过FREELOCK DIAL SYSTEM(我们常说的BOA系统),可以针对任何脚型进行微调以适应,舒适度更不用多说。
同时,Rig Footwear的鞋款都有类似的共性,厚底具有极高的减震性能,可以迅速释放运动后的脚部压力。尤其在站立工作或运动后,可以最大限定放松双脚,简直打工人神器。此外,与硬底拖鞋相比,它对脚踝的负担更小,因此也适合腰痛和疝气患者日常穿着。
登山靴类(active line)
Rig Footwear最近的一件大事,是跟上了登山靴的复苏潮流。第一眼印象,这配色、造型,不就是当今最流行的ROA和Diemme吗。不过,别忘了它康复鞋的属性。如果说登山靴除了功能性强大外,最大的痛点在于穿上如上刑的话,那这几款active line的产品,沿用了「放松」的内核,也是对于登山靴「硬核」点的消解。
据品牌负责人介绍,其实它们构思这系列徒步鞋已经4年之久,最大的考量,就是舒适度和稳定性的中和。在这系列中,落地时冲击力直接传递到鞋跟部分,吸收性能高。而向前推进时,前脚尖和脚底部分又确保了稳定性。
同时采用eVent面料,实现了完全防水,鞋底使用Vibram经典的Megagrip防滑耐磨大底,够轻便,且在山路上也能稳固地抓住地面。
凉鞋类(Sandles)
提到山系凉鞋,主流能想到的大致是Teva、Keen、Chaco这一列户外代表。若想再小众一些的话,Rig Footwear其实更有得选。例如比较有代表性的mguu、flip flop等(它们的夏季产品真的很多),线条直接,大有日系简约之美,又适用于日常、溯溪多类场景,可塑性都非常强。
同时核心采用FULL COMPRESSION EVA超厚中底,给足弓足够支撑的BAMBOO FOOT ARCH,加上TOE HOOK SYSTEM鎖定系統,在户外也足够你用,基本很少在非专业户外品牌的溯溪鞋内,看到这么多科技点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普通的尼龙织带,你能发现mguu在脚踝处采用了看起来更舒服透气的材质,而这类小心机也在品牌产品中随处可见,让Rig Footwear看来更像Teva或mont bell或Suicoke的更有趣版本,往往我们就是会被这些小细节所吸引吧。
James还告诉我,他和Rig Footwear的主理人是朋友。他因为害怕版权问题,犹豫了好久才在中国注册下Rig Footwear这个品牌。这个男人的谨慎,还体现在产品的描述上,比如那双徒步靴,他会默默在最后写道,“但请别在雪线之上穿着...”
我不知道,也许跟上潮流不是Rig Footwear的初衷。是保持慢节奏,好好做产品的它,恰好被户外潮流所选中了而已。不管怎么样,任何时候舒适性永远是一双鞋的最大使命,所以请大家也好好关注这个品牌吧~
一脚蹬
确实方便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