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聊街头文化时,你是否知道老板在想什么?

2019年09月11日 阅读 38022
关注

在职场生活中,也许很少有人会从「街头文化」这个角度去告诉大家:你和老板之间在工作上的思考有哪些区别?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爱好专业化,并将其与工作完美结合?以及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我们本次的探讨虽然从「街头文化」切入,但其中的工作思维方式和本质同样适用于:时尚、艺术、音乐、2次元、游戏、广告、建筑等各类行业。大家也不用担心上班时被老板发现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因为你完全可以分享给他一起看。

老板每天工作时在思考什么

随着街头文化近两年的兴起,几乎大街小巷走哪都可以听到年轻的朋友们随便聊两句 Freestyle、Skrrrrrr、Peace & Love。

如果你恰好也在潮流媒体或者相关品牌公司工作,并且很懂这方面文化,估计每次跟周围同事聊起相关内容一定是滔滔不绝,各种年轻姑娘 Respect 的目光也许会让你时常感到害羞。

但当喜欢街头潮流文化的你在聊起这些知识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你的老板,在工作时到底思考些什么,实际想听到些什么?

你老板真正需要关心的不仅仅只是文化本身,而是它背后所产生的-「BUSINESS:生意」,从而衍生出的文化、市场、运营、产业、创意等不同维度的多重思考。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要你有主动的学习能力,其实了解一个文化非常简单,随便一个网站、一个论坛、一个问答社区、都能搜到你想学习到的知识。

但难得地方就在于挖掘其文化的根本,背后的历史进程、以及整个产业的商业运作机制和文化本身所折射出的消费思考和人性光辉。因为几乎很少有哪种文化是可以脱离商业本质,去独立喝西北风的存在和发展下去的。

所以当你在聊街头文化的时候,这个为你发钱的人也就是你的老板,需要思考的可不仅仅只是靠网站、杂志、公众号中所蜻蜓点水学习到的碎片化知识。

老板不需要你再去为他解读街头文化背后的浅显故事,因为你能搜索到的,只要你老板会打字、刚好有时间,他也一定能够搜的到。

正如1994年 James Jebbia 仅凭12000美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终于打造出了如今几乎无人能够撼动的 Supreme 街头品牌帝国。难道我们和他之间的差距就是大家排排坐在纽约街头,死磕谁更懂街头文化这么简单?

回归到工作本身,你应该做到的是,如何把你学习到的街头文化知识和整个街头产业的商业运营所结合起来,然后为公司带来实际的效益,这才是工作与兴趣真正的联结所在。

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思考格局并持续提升自己,付出实践与时间才能真正的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不然你还只是停留在喜欢某种文化或者知识的层面。

比如当所有人在把 Hip-Hop 默认为“嘻哈说唱文化”的时候,你老板需要做街头文化的广告创意,然后让你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观点,因为毕竟全公司你最懂。

这时候即便你现在工作经验不够、或者知识层面还需要积累,但最起码你可以告诉他:“Hip-Hop 文化其实包含了大约10大元素-说唱、街舞、涂鸦艺术、DJ、Beatbox、街头潮流、街头语言、街头知识、街头创业精神、街头交易和生意。”

这样就瞬间为他打开了全新的思路,让对于 Hip-Hop 不是很了解的老板关于这方面文化也有了新的认知,而不是疯狂掉进只拿“说唱文化”做创意的狭窄视角。

这些知识很难找到吗?不难,学会谷歌一下哦!老板真的不需要你从 2Pac 的《Life Goes On》聊到宋岳庭的《Life's A Struggle》,“来字辈”的歌从早上开会聊到晚上,最后 N.W.A《Straight Outta Compton》吃完了外卖,终于把话题冲出了康普顿。

你逗哏,平时 Respect 你的公司小妹捧哏,但其实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毕竟全公司第一个去过 LA 见过满大街 Homie 的,可能是被你嫌弃土到掉渣的老板,而不是你。

工作与爱好的差异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其实就是在这样不同维度的思考和文化的积累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

比如你非常喜欢街头文化,在深度爱好的基础上,你下一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去做街头文化的“生意”!这个生意可不仅仅只是比别人多知道几个品牌,多听了两首歌那么简单。

你应该首先深耕街头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轨迹,有了这个背景文化积累之后,然后再去了解整个产业。公司如果需要拓展街头或者潮流文化方面的生意,那你这时就应该想尽办法把市场上现有的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

无论是 Rapper 还是各大品牌主理人,然后在推广公司业务的同时,又能帮助一些 Rapper 将他们个人的音乐作品商业化,或者将一些主理人的潮流品牌进行商业化的拓展,为他们带来全新的消费市场,这才是爱好与工作结合后真正的本质和意义。

找寻爱好与工作间的结合关系

回归到现在由街头文化衍生出的热门潮流穿搭文化,其实它的发展本身就和很多知名品牌当年的推动所息息相关,比如:Nike、Adidas、Puma、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Gucci 等等。

这些品牌每一个都代表了某种街头文化的精神,就跟对于年少时的 The Notorious B.I.G. 来说,拥有一双纯白色的 Nike AF1 那绝对就是精神图腾般的存在。八九十年代作为一名喜欢在街头尬舞的 B-boy,不穿一双 PUMA Suede 你都不好意思在 Ghetto 左手画龙,右腿踢虎。

但最为反常的是,明明是这些品牌推动了整个街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却变成了这些品牌去反蹭某些综艺的热点。

再次回归到工作本身,这时候你应该帮助老板的是,将自己所积累的文化知识分享给他,和他一起去多维度思考,而不是随大流去依附于热点本身。

比如在嘻哈文化爆火之前,因为你有深厚的街头文化知识积累,并且有为公司和品牌提前进行了宏观的战略布局,其次还特别制定了一整套的运营方案,那么在嘻哈文化被大众广泛接受之后的品牌营销上,会变得更为主动。

因为从历史源头来讲,街头文化本身可能就是由你现在负责的某某知名品牌所推进和传播的,那么为何还要去被动的反蹭土嗨综艺热点?明明是爸爸反而却当了儿子。即便顺势而行,但因为你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推广的时候也比别人的创意思路更加清晰。

正如你疯狂喜欢滑板文化,同时恰好在做着造型师的工作,那么就一定不会出现让模特穿着皮鞋、跑鞋、凉鞋,滑着滑板在街头凹造型,拍摄型录的诡异场景。

学会将自己的爱好专业化

我们经常会听到:对于新入职场的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找到跟自己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工作,才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等等。

但很多时候我们得首先弄清楚一件事就是:你光有爱好是不行的,前提还是得弄清楚“爱好与工作”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只是因为比周围人多了解了几个街头品牌,我就能做好潮流文化的工作。前提是“做好”,而不是简单的“做”。因为“做”还只是局限于“爱好”以及完成任务的阶段。

想要做的好,做到比别人优秀的前提就是:先得学会将你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化深耕。在这个学习成本极低的世界,无论是街头文化、亚文化、复古文化等等,只要你想学那就都能找到相关的纪录片、电影、书籍,然后持续深度地挖掘出整个文化脉络背后的故事。

当你有了这些系统知识之后,再去看其他媒体的报道,即便陈冠希公开分享电影《Wild Style》时你也不会大惊小怪,反问自己为啥之前从未听过这样的神片。因为如果你真的喜欢相关文化,可能N年前就早已从日本著名音乐制作人 DJ Krush 的成长经历,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过这部电影。

然后通过 DJ Krush 了解到 Mo’Wax 音乐厂牌,了解到其幕后的老板 James Lavelle 以及开国功臣 DJ Shadow、了解到 U.N.K.L.E.、了解到 Nigo 和他们为 BAPE 合作的音乐、了解到涂鸦大师 Futura 与 Mo’Wax 的关系、了解到 Futura 的著名摄影师儿子 13thWitness 等等。

也许就是从《Wild Style》这样一部电影,你就可以深耕出:嘻哈文化、涂鸦文化、派对文化、摄影文化、赛博朋克文化、音乐厂牌文化、潮流文化以及其衍生出的品牌音乐文化等等。而这些其实只是你学习这类文化中的基础知识,而并非鲜为人知拿来炫耀的技能。

当你的知识从一个点开始慢慢积累,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这个文化其实就是一个圈,而并非所有文化都是独立的存在。当这些知识点积累到足够多,它就会自行串联成线和面,直至成为你对于某种文化深耕学习后的-思维宇宙。

要做到如此,最大的前提就是你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着绝对的喜好,以及拥有强大的主动学习能力。如果连这点都很难做到,那说明还是不够热爱,或者说你实际的爱好与所期待的工作并不相互匹配。

当下学习的成本和途径是廉价的,但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持续深耕挖掘出知识的行动力绝对是昂贵的!每个人的对待同一份工作的实力差距,其实就是在此体现。

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高度,你才能让你的爱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的发挥,用最有力的思考穿透商业市场与创意需求的本质,才会在工作中为老板举一反三、为同事出谋划策、为合作品牌带来多方位的思维转变和学习分享。

如何让工作找你

在你初入职场之前,建议先将自己的爱好逐渐专业化,这样会对你进入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这时更多的是工作在找你,而并非你找工作。

除了以上这些准备和思考,如果你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妨先从试着进入这个行业开始。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去充分了解到其中的工作运行机制之后。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那不妨继续深耕努力。如果觉得不适合,或者跟自己想象中的工作模式理念相差甚远,那么不妨尽快找准新的工作兴趣和方向,回头看毕竟曾经经历过也不会后悔。

家里如果有条件的朋友,建议可以和很多国外刚毕业的学生一样,进行为期一年的 Gap Year 环球旅行。在旅行中体验全球年轻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进入社会之前,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方向,最终认知到内心中真正的自我。(以上拙见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随时批评指正.)

图片来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