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聊起生活方式,彷佛总是停留在一个非常宽泛的词汇之中。但假如将生活方式具象到现实里,那么是否有人能够作为其中的代表?相信生活在北京的生活方式玩家 Sammy 或许就是最佳的人选之一。
Sammy 平时与先生在经营自己独立建筑设计工作室和服装品牌的同时,还得周末去盖房,并且能带着两个孩子去体验风格露营的魅力。40岁之后,Sammy 觉得是时候做一些小而美且更有意义的事情了。也许会比之前更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一切都更为值得去努力。今天大家不妨可以通过本期 Mr Tiger 与 Sammy 的专访中,来一起感受下她如何将生活方式本身完美的诠释在现实生活之中。
太格有物: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Sammy:我今年41岁,并于2014年创立了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UZOMIN,2020年更名为'过半儿 guò bàn ér collection’。
整体的服装风格设计更像是对我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所以它有着一种不确定感,会随着我对于生活的理解不断转变。
我不希望自己的品牌是一个追寻市场潮流的存在,所以更想要大家在日常的着用洗涤中,去感受那些衣服褶皱所带来的岁月和生活痕迹。
但从去年开始因为过半儿的成立,会涉及到一些建筑相关的项目,我已经变成了项目经理小孙。现在之所以会专注于过半儿这个品牌企划,主要是因为有着太多想法想去和先生一起发挥。
虽然服装可能也是一种载体,但经过我先生这些年潜移默化的影响,感觉自己可能更喜欢建筑,当然服装依然喜爱。目前的话,我在帮他做一些项目的沟通和洽谈业务。
此外,过半儿现在所涉及的项目也比较多元,有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策展布展、以及生活方式类的创意服务。因为我们现在更为追求一些小而美且有意义的项目,而并非大而空的设计,更想要找到那些我们真正愿意主动付出时间去做的项目。当然大家如果有合适的建筑和艺术策展布展企划,也可以随时找我们来进行合作。
太格有物:你们俩人平时工作都会有哪些交集?
Sammy:我先生 Christian Taeubert 来中国已经16年了,最开始是以建筑师的身份来到北京工作,后来和朋友合伙开了公司,主要负责一些比较大型的商业建筑项目,合作的集团也是非常大型的地产集团。
在十几年前,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还是非常火热的。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觉得是时候去追寻自己内心中那些想要去实现的一些理想了。
从工作来说,我们其实10年前就有交集了,主要是因为我当时也马上要生孩子,觉得不能让孩子生活在城市中这种环境里。
所以就在怀柔山里的长城脚下盖了我们第一间房子。我们依然是喜欢北京的,但只是城市本身的意义对于我们在逐渐消退,然后也想让孩子未来能够生活在自然之中,所以盖房的计划立马就付出了行动。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辛苦的,因为大家都只有周末两天,也就意味着每个周末所有的时间都得去郊外盖房子,然后最终花费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将房子盖成。
然后有了孩子之后也是带着他去工地,儿子睡觉我们继续盖房。这中间的难点在于我先生毕竟是外国人,对于中文不是那么熟悉。
他将自己的设计图给我解释清楚,我再与当地的施工队一起进行沟通,这中间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可能存在一些专业性的表达以及当地施工水平和民俗相关的问题。但最终当房子建成的那一刻,结果还是让人非常欣慰的。
不过通过这件事也让我理解到建筑设计是什么,其实也不是多么光鲜亮丽的事情,还是非常辛苦的。包括我们现在一起做过半儿这个品牌,也是希望把我们对于生活真实感受的一些东西传递给大家。
太格有物:为何这些年会选择在城市和郊外的爱家来回切换居住?
Sammy:为了孩子只是一方面,或者给自己找到一个搬离市区的动力,主要还是因为我和先生从小就生活在自然之中。
他出生在法兰克福周边的一个村庄里,小时候几乎每天不是在草地上打滚就是在河边游玩。
而我也恰好一样,家后院就是大山大河,也是上树玩水的状态,我们俩的童年都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开心的度过,所以内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不想被都市生活所束缚。
但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的话,肯定势单力薄,但俩人加起来就拥有无限的力量和动力,因为大家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另外也确实想给第一个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不希望他的周末只能去到商场或者小区和马路,找不到一片自然之地。
我们城市和乡下的家很难用某种风格去定义,更像是我们品位的一种展现。首先我们二人的品位还都不错,然后也在一直相互促进学习彼此的长处。
至于说品位这种东西如何养成就非常奇特了,因为我先生从小成长的教育环境非常好,所以他品位好是理所当然的。
但我和他的成长环境却完全不一样,但自我感觉品位也不错,所以说品位这种东西很多时候可能是骨子里自带的,当然与后天的学习一定是分不开的。
比如我平时很少会给孩子穿着带有印刷品的衣服,因为我觉得图案会限制他的思维,所以尽量让他穿着素色有质感的衣服,这其实也是一种品位的积累和培养。
此外我们都很喜欢老的物品,但价值并不是衡量一件物品唯一的标准。不会因为它价值高,然后是老的物品,它就是好的。
因为我们最初家中的很多家具都是路边捡来的,比如有些人搬家完会在路边扔一些办公桌或者书架类的物品,我们要是觉得还不错,就会捡回家。
然后我们也会逛一些二手市场,看到喜欢的东西也会买回家。但不会单纯考虑它的价格,无论便宜或者贵,前提只要我们喜欢的即可。
我先生因为很喜欢骑车,所以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拉废品的人,他就跟在后面直到对方停下来然后跟其去沟通,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些旧家具。
包括我父母有时候都不太理解,说这些东西就算在我们那年代早都该扔了,你还那么远扛回来。但他的想法是,如果我不去买它,它只会被当作柴火烧掉,它毕竟有过一段时间的价值,而他欣赏的就是这个时间感的概念。
当然没人不喜欢大师的作品,但这一方面取决于你的品位和你的消费能力,而不只是金钱本身。此外我们郊外的房子一般都是周末才去,因为周一到周五还是得在城市里处理工作。
但回归到房子本身的风格,还是很难去定义的,因为随着我们品位的改变,房子本身的状态也在改变,无法用某种词汇去形容。
太格有物:相比居住在城市,在郊外居住有哪些生活方式上的不同?
Sammy:首先从生活层面来说,因为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节奏已经非常快了,所以一旦去到郊外,我们就想在吃穿用方面一切从简但保证品质。
所以郊外的这个房子其实没有什么高级的现代设备,除了一个洗碗机,因为我们经常会在这里举行派对,所以洗碗机还是需要的。
每周来到这里也像是在郊游一样,提前打包好自己要吃的东西直接前往即可。在村子里我们几乎不会买东西,除非真的缺了。
在院子中我们也想尽量放松不去赶时间,保证食物不浪费即可。其次一些要洗的衣服一般都是周末打包好回城里洗,走之前用遮灰布将家具遮住即可。
因为本身在城市的生活已经足够复杂了,所以既然来到乡下就让一切变得简单。其次有时候不是房子越大就越好,反而院子小了还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打扫花园的时间,能够腾出更多放松和与孩子玩的时间。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一起看书,或者坐在火炉前聊天。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每天做好一件事。
至于工作方面,我觉得我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是在郊外生活的时候所想到的。所以很多朋友或者媒体会问我这一季的设计主题或者灵感是什么,其实我很难用语言去将其表达出来。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因为我的所有设计灵感都是我的生活,或者某个阶段的状态,我没有办法去传递这种思考。
它不像是我看了一部电影,听了某首歌就把衣服设计出来了,那样就太假了。所以我更多时候脑子中会有一个画像,想象别人穿着这件衣服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然后我就去设计什么样的衣服,这些都很难用文字去表达。
此外我还在这里举办过我第二季衣服的发布会,所以这里更像是我灵感的一个源泉。其次我也不怎么追逐市场所定义的流行,我更在乎自己此刻的感受和状态,并将其延续。所以真要问我设计的风格是什么,那可能是我的生活吧。
至于住在郊外的娱乐方面我们主要还是以吃为主,吃虽然不是那么重要,但非常有趣。因为我们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去琢磨吃什么,然后把它做的更好,或者用更有趣的形式去做。
比如我先生之前非常想要拥有一个披萨炉,但至于他梦想中的披萨炉长什么样,他自己其实也没有概念。
然后他就开始研究世界各地的披萨炉,最终自己设计了一个。然后还得研究炉子的预热温度,烟道的设计,而且还得保证施工团队能够帮他实现所有的想法。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真的做出来了一个他梦想中的披萨炉。而且能够保证每两分钟出一张披萨,后来开始研究烤牛排、羊排、面包等,反正就是各种尝试有意思的事情。
其次我们还会给孩子做一些滑索和树屋,然后一起去买材料进行制作,当然滑索和树屋也都成功了。有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去爬长城,反正就是不同时间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每天也就这么舒舒服服的度过了。
太格有物:你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风格露营文化?
Sammy:最初大概19年的时候,有一朋友告诉我有个露营的地方不错,说比较适合露营问我要不要去?我一听露营就觉得非常羡慕也很感兴趣,然后就想着我是不是得置办一些露营的装备。
但朋友说她那边什么都有,只要我们人来即可。然后我们带了一些觉得能够美化空间的物品就直接去了。当时大家一起玩耍,拍摄照片和视频,整个状态都也特别放松,自此之后我就和先生彻底入坑了。
回家立马就开始研究装备,然后一点点开始购买,首先是买了一顶大白熊的帐篷然后是天幕椅子这些,后来也涉及到锅碗瓢盆做饭的厨具。当时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不但能住在山里的房子中,还能跟大自然有亲密接触的机会。
后来朋友们又组织了一些露营活动,我就把家里的铜锅带到现场,进行不同美食的尝试。自己想要的露营风格状态也慢慢逐渐清晰了起来,再加上我们本身爱研究,结果入坑越来越深,不过有一说一,这个坑是真的贵。
最开始的阶段我还是很享受风格露营的状态的,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目的性,我们有美的场景然后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何乐而不为?不过一般搭建完成我们会选择住两三天,不然真的会非常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想做一些不同的体验和尝试。比如把帐篷带到不同的环境中去,或者轻装化露营等。不过回归到现在的阶段,就感觉这个文化发展火热大家都在露营,反而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过了那个热血的阶段,所以更想寻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状态。
现在的风格露营对我来说,可能搭建不搭建帐篷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也许我就带一个天幕一把椅子,带一些轻装的装备和食物,去爬一个小山,把天幕支起来,舒舒服服的坐一整天喝喝茶涮涮铜锅,其实也不错。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和大自然的交流,而不是留给繁琐的搭建和装饰过程。
太格有物:你和先生在日常的体验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文化的差异性?
Sammy:我先生其实对于美非常在意,一切美的东西他都喜欢,而且自己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有时候哪怕他觉得累也要为了美去付出很多时间,因为对他来说整个过程也是享受美的一种状态。
但他一直建议我们不要用塑料制品的东西,风格方面现在跟我的想法一致,他觉得露营本身就是去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美景,从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方式。
但他并不喜欢大家只是为了搭建完成,最后的拍摄而去露营。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一把椅子也可以去露营,欣赏美景对于我们现在更为重要,主要还是想要把这件事变得平常,而不是把全部时间花费在隆重上。
如果真要说精致,我其实也可以。但你在同一个地方摆上100次,然后每次带那么多东西,到101次的时候你也可能厌倦了。
现在大家都不能出国,但当我们去年去到内蒙,亲眼看到当地震撼的美景之后就彻底领悟了。为什么大家都想着去到国外,我们祖国那么多大好河山都没有认真去体验,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把时间多花费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建议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去看待风格露营,不是说你有某个帐篷或者多少装备才能叫做风格露营。
其实只要它是美的经典的就已经足够,无论是椅子或者帐篷。我之前买露营椅子的时候也心疼,因为很贵。但我先生说你用个几次就赚回来了,因为它不但美而且不容易坏,体验也舒服。
当然我也羡慕别人拥有无数的好装备,而且摆的确实好看。但真要换做我去做,首先我得花多少钱,其次每次都在一个地方待着,确实偶尔会觉得无聊。
现在我们更想把时间留给不同的地方,以及不同的风景。哪怕就是在户外喝一杯咖啡或者吃一顿美味的午餐,其实也是风格露营的一种完美体验。
再比如我们去年圣诞节开房车去到云南旅行,后来因为当地政策需求进行了7天的隔离。一家人住在酒店之中,就想着如何用有限的材料和方式去庆祝这个特殊的圣诞节。
随后我和先生一拍即合,为何不用床单做成一个简单的天幕装置,在酒店之中进行风格露营呢?然后我们全家开始一起进行创作,很快就在房间内搭建出了一个非常温馨的圣诞室内露营场景。整个过程非常有趣,其实这也是风格露营。
其次我们还很喜欢铜锅涮肉,这是因为我们在郊外的院子中有段时间每次都吃烤烧。时间长了就想着要不换一种方式吧,而且能够把大家聚在一起享受美食,我就突然想到了铜锅涮肉。
因为铜锅本身适合在户外使用,毕竟有二氧化碳要排放,放在屋里反而危险,同时又有火,还能让大家围坐在一起,真的非常棒。所以我们后来每次去露营几乎都会带铜锅,同时也实现了圆桌餐饮文化。
其次国人料理美食时有一种现象,就是总有一个人在厨房中忙碌,最终只能在收尾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吃饭。但老外更喜欢大家都能有参与感,所以铜锅涮肉绝对是完美解决方案的存在。
太格有物:风格露营中有哪些文化最为让你触动?
Sammy:除了前面我说的那些,另外就是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户外放风小锅也特别好用。因为比较方便携带,所以最近我们出门前都会把菜打包好,然后带上炉子和几把椅子去到喜欢的美景中去享受美食。
无论是什么风景,我的需求是只要到那里我就能享受到美食而且无需动手,最主要还能吃到热的食物,这比在美美的环境中吃一个冷的三明治要舒服很多。简单来说最为向往的就是既能保持一个风格露营的状态又能享受美食和美景,这就是最能触动我的地方。
其实我理解风格露营,不是说你把所有的东西都摆出来就叫风格露营。大家可以简单一点,带一把经典的椅子,一个咖啡杯,一个小炉子,这其实也是风格露营。因为你选的东西都是美的,然后在自然的美景下又享受了可口的食物和咖啡美酒,这已经足够了。
太格有物:你们平时仿佛很喜欢和孩子一起亲手设计玩具小物?
Sammy:因为这些体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我们平时打理房子,布置院子种花、种草、烤披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他们的日常。
如果非要系统的去说出一套教育方式会有点刻意,只能说我们和孩子没有边界,所以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自然的就会学到很多东西。
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成长的状态,除非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我们会提前告知,其他还是随着他们的天性去成长。
因为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游乐场,我们都不会刻意去告诉他们这些石头和树枝都是你的玩具,因为他们早都开始自己去找了。
所以说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很重要,因为一旦到达这种环境之中,你就会天然的感受到应该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其实成年人也一样。
但一个孩子在城市中住久了,如果来到户外,他可能会想这里都是土和草地,我没有玩具玩,难道大家觉得这种状态才是对的?小朋友应该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也应该知道在这里如何玩耍,这才是正常的事情。
太格有物:通过这几年体验风格露营,对你和先生的工作状态和设计风格会有一些影响吗?
Sammy:我的衣服材质基本都是天然棉质的,它对我来说不是一件摆设品,一定要去真实的着用。只有和生活产生了关联,它才能真正散发出全新的美感。包括我自己去到户外拍摄,或者日常工作,哪怕去工地我也是穿着我自己的衣服。
因为天然的面料所以在洗涤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颜色也会拥有很多改变,而且这些进口的日本有机棉洗出来都非常漂亮。所以不同的生活状态也赋予了我不同的灵感和穿着体验。
对于我先生做建筑设计也一样,因为他的骨子里就带有着户外生活方式。之前的工作也非常成功,但人到中年更想把下一个阶段的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他自己做的建筑,他会想去看一看,因为只有真正的喜欢才会去持续关注。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状态,包括来中国之后的转变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太格有物:小朋友在风格露营的过程中都有哪些生活态度和思考的改变?
Sammy:我们家老大生下来一个月就跟我们去到施工现场了,长大之后天天跟施工的大爷一起玩耍。夏天热了大家一起吃西瓜,偶尔还帮忙搬个砖,这都非常正常。
包括老二这几年也一样,我们的孩子从来不会相互比较,比如我做的多,他做的少之类的。或者没事就玩手机游戏,他们几乎很少去玩。
他们可能周末更关注我们要去爬哪座山,这个虫子有没有毒,这个树枝我是不是可以当做拐杖用,或者可以捡回家当柴火烧,这点还是和城市中的小孩有一些区别的。
偶尔他们也会捡到一些好看的石头,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见过这种石头,对于自然的事物非常敏感。所以说有哪些改变吗?其实这本身就是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从未离开过大自然。
太格有物:你如何看待当下风格露营中的装备竞赛现象?
Sammy:首先我承认这类行为是有所发生的,但如果回归到欧洲这些露营先驱的国家,包括我先生在内还是有些区别的。
因为有一次我翻到他们家里的老照片,突然发现一些他们曾经在户外露营的照片,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
因为村后有一整块大的草坪,所以大家会在某些特定的节日中聚在一起露营,一起扎帐篷,然后围坐在篝火旁,当然也包括一些集体活动。
我当时看到那些照片非常有感触,首先他们的帐篷均没有品牌,但每一顶都特别漂亮,那种棉麻的质感透过胶片依然会历历在目。然后颜色又是那种七八十年代的复古配色,包括椅子也不是很高级的户外椅,但却非常好看。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照片中我都没有发现有任何塑料制品的物品出现,但每一样东西都很有质感,所以我那时候就在思考为什么德国人可以这样?
这其实很大层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设计水平其实才刚刚起步。
所以很多时候为什么要去买经典的东西,虽然它很贵,就是因为它物超所值。我也许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顶帐篷,但关键它可以用十年二十年。
但回归到便宜的七彩帐篷,从我个人来说我不是很喜欢。首先那种帐篷质感很廉价,最多用个5次10次遇到特殊天气很快就报废,只能扔掉,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环保的事情。
此外就是大家现在传播文化的方式可能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比如很多七彩帐篷的朋友很喜欢烤串儿,烤串儿肯定没有问题,问题出现在这一行为会产生非常多的垃圾。甚至素质不好的人还会把碳四处乱丢,还有人直接就地起火,这都非常危险。
所以你说风格露营有门槛吗?当然有。设置门槛是坏事吗?我们得从两方面去看,首先有了门槛可以减少一些对于这一文化不了解的露营朋友,减少一些不环保甚至危险的事情发生。
有人觉得体验一次,觉得不适合,我就喜欢七彩帐篷的状态也是可以的。有人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可以,但门槛的存在就是需要规避一些风险。
好的装备确实很吸引人,我也会经常去网上搜索,去了解价格和功能,但不代表所有都买。因为我可能通过这一行为了解到了一个品牌新的文化和历史,其实也不错。
或者说它当初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比如我前文提到的防风锅一直想买,但我先生不是很同意觉得不好看。后来因为铜锅确实在日常简单露营的状态下不方便携带,所以最终同意我购入。我们一般都是会商量的购入某个东西,主要是想要防止浪费。
但当这个放风锅真正到家使用了几次之后,他觉得真的非常不错,然后我又开始给他讲述这个锅的历史,以及它的工作原理等,他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去接受这个品牌。
假如有一个国产品牌价格是它的一半,我也会选择国产。但缺少的是它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真正在战争中的实践和技术改良,这些东西都是抄不来的。
至于风格露营文化未来的发展,我觉得可能更趋向于正常化。比如我今天想出门近郊爬个山然后去野餐,我立马就能出发。在城市中长期生活的人总归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当然每个人的方式不同。
即便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也进入到风格露营领域,不管他是摆拍也好,或者有别的目的,但其实他只要把图片发出来给周围人看到,他也是一种变相的文化传播者。要是收到正向的鼓励,他也愿意提升自己的品位。
此外希望大家把心态还是往回归自然的方向靠拢,风格露营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比拼装备的这种现象迟早会慢慢减少的,后期大家肯定不会每次见面都只聊我买了什么装备。
可能更多会分享我又发现了一处美景,你们可以下次一起去游玩。或者你有哪些好的地方可以为大家推荐,这才是相对正确的价值观。
总归我还是希望风格露营文化未来变得越来越好,然后大家也都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态去一次次体验大自然所赋予生活的能量和魅力。
全新升级的「TIGERHOOD CAMP 太格露营」,即将于今年7月16日-7月18日启动华北站,并将会在赤城·新雪国 生活的航站,举办一场极具高品质感的风格露营活动。
届时 Sammy 也会来到现场与大家进行交流,无论是风格露营、亲子教育、艺术策展、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相信你们彼此一定会收获很多。
图片来源:Sammy 私人提供
采访编辑:秦泽华
彷佛总是停留在
sammy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