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调子就应该像一首爵士乐一样的简单”

2021年01月27日 阅读 57524
关注

最近疫情的加重,让漂流在外的打工人回家的希望变得摇摇欲坠,不重蹈去年的覆辙,是我们每天都要虔诚祈祷的事。新的一年,新的开头似乎也预示着不顺利,对于病毒和死亡的恐惧只增不减。

对于“死亡”这个命题,一起来从这些电影里汲取力量和勇气吧,盼望我们都能过个好年

NO.1 万玛才旦

“世界很无常,个体很无力。”

一位生命力顽强的导演,一位坚定的藏文化守卫者,他的作品始终围绕藏地展开。是在这个文化不断更迭、价值观激烈地瓦解和重塑的时代里,始终坚持讲述藏地文化内核的创作者。

《气球》

关于生育与死亡,气球这一轻盈的元素,做了问题的连接点。它可以是孩子的玩具,也可以是成人的玩具。它既是一本小说的名字,也可以是主人公卓嘎鼓起的肚子。

“既然亡灵选择了你的肉身,那么拒绝他的降生对他来说多痛苦啊。”妹妹的劝说看似无关紧要,但这背后,关乎宗教,关于信仰,关乎人格,关乎家庭。而问题的反面,未必就是解脱之道。

电影中加入了“梦中捉痣”、“水下亡灵”等多个超现实片段,万玛才旦表示“为了传达一些正向积极的温度和力量,影片在潜台词,在一些影像的调性,以及剪辑上,其实做了很大的努力,希望让人们虽看到残酷但能跨过去。”

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为何去听从一次内心的选择会那么难。就像是电影中的一个现实和梦境交织的镜头,映照出你灵魂中某个真实,又未曾触碰过的角落。

《撞死了一只羊》

无论是偶然撞死了那只羊,还是后来偶遇杀手金巴,无论是他去寺庙为死羊超度,还是他去小镇寻找杀手,都不是为了求得某种外化的故事结果,而是去寻找某种内心的安宁。

杀生与赎罪,是片中最重要的一组意向,也是理解整部电影最关键的一组概念。在藏人的概念里,任何形式的杀生,都是罪孽,是忌讳。《冈仁波齐》里就曾提到,朝圣的队伍当中有一名屠夫,为了赎自己的杀生之罪才想要磕头朝圣,另一处则是这位屠夫在路上为了不踩死一只小虫,而静静地等它爬过。

当杀戮注定成为无限循环的轮回时,万玛才旦的高明之处则是,让司机金巴重新孤独地回到无人区,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成为了那个杀手。令人回想起影片一开始的那句藏族谚语——“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万玛才旦曾接受采访时说:疫情让我们冷静了下来,创作也是需要冷静下来的事情。当我们终于脱离了外在世界,回归内心、听从内心的想法时,无论是自省,还是共情,都有了更具象的表达方式。

在死亡面前,个体的感受弥足珍贵、值得被倾听。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去捕捉个人的命运,是他的电影教会我们的东西。

NO.2 伍迪·艾伦

“生命中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

被誉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伍迪艾伦的电影世界充斥着大量的对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为枢纽,连接着空间与时间,勾勒出一幅幅平淡且漫长的人生图纸。

他善辩、乐观、透彻且真诚,活得非常豁达,自由无拘,有些自大,却不狂妄,有些自恋,却也喜欢自嘲和自省。除了爱情是他影片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关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的诠释:生命旅程中,死亡不见得就是终结。

《爱与死》

「我认为,不要把死亡看成是终结,更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可以用来削尖你的开支。不管怎么说,你知道,生命中有比死亡更糟糕的事。」

《安妮·霍尔》

「我觉得人生可以划分为“可怕”和“可悲”两种,就是这两种类别。“可怕”包括那些绝症病人啊、盲人啊、残疾人啊,我不知道他们怎样度过这一生,简直不可思议。而剩下的都是“可悲”的,因此你在度过这一生时,应该感到庆幸自己是个“可悲”的人,因为你运气好才成为“可悲”的人的。」

片中伍迪艾伦的幼年时期,男孩曾抗诉:宇宙在扩张,那它总有一天会爆裂,让一切都结束,那功课还有什么意义。「本质上这就是我对生命的感受——充满孤独,苦难,痛苦和不快乐,而且它还结束的很快。」伍迪艾伦的悲观现实体现尽致,对于人生,他透彻又清醒。

《怎样都行》

他把生活的状态刻画成了一部电影,任凭你多么愤世嫉俗,还是拿生活没办法,不如做一个乐观的无为主义者,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丈夫、太太与情人》

「生活并不效仿艺术,它效仿烂电视节目。」

有人认为艺术都要处理对死的恐惧,如果想回避,就尽管说爱,说信仰。这句话用在woody的电影最合适。没有第二个人比伍迪艾伦更懂人类之间纠缠不清的琐碎关系了。我们恐惧死亡,还是更恐惧失去爱。

《无理之人》

在影片拍摄后,伍迪艾伦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顾虑的太多,就会变得优柔寡断,甚至呈现出一种病态,所以还是勇往直前的好。否则你就总是会纠结:我该走这条路吗?先去西边再去市中心还是先去市中心再去西边?我该走在街的这一侧吗?我8点钟离开会更好吗?这样下去你会疯的。该来的危险还是会来,你无法预料的。”

“我从5岁开始,就一直对死亡这个话题非常痴迷。所以于我而言,5岁和85岁(谈论这个)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每一秒钟我都在死亡的大门口徘徊,一想到这儿我就担惊受怕。

80岁生日那天我没什么特殊的计划,我真的不喜欢。在我看来,人们在一起庆生,举起酒杯并恭维一些“祝贺你今天70岁、80岁、90岁”之类的话,到处都是虚伪的客套,真的非常可悲,它们不适用于我。我倒是非常愿意和我的家人去餐厅享用一顿宁静闲适的晚餐。在我去世之前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所以我还是会选择继续工作。我的父母都差不多活到了100岁,如果我也有幸能这么长寿,我很希望能做更多的工作,拍出更好的电影。”

不拍电影就去演奏单簧管的老头

正因为懂得生命中的残酷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因此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全新又珍贵的一天。请拼尽全力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在明天之前,在后悔之前。

NO.3 英格玛·伯格曼

“对生命的直面其实是对死亡的直面”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伯格曼,在他的电影里,扭曲般的向观众抛出一系列提问,关于童年,梦境与现实,性与爱,宗教信仰。伍迪艾伦曾评价他,自从电影被发明出来后,伯格曼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

伯格曼与母亲

拍摄处女作《危机》

死亡是他的电影里常见的元素,他一生也在思考着死亡这样的人生命题,包含着沉郁的理性精神。影片深奥难懂,但其深意与艺术的高度,电影大师的头衔非他莫属。

法罗岛

后来隐居法罗岛的他,在这个他最喜欢的地方,毫不在乎世间评价,专心的享受生活本身。

《野草莓》

擅于传达梦境的伯格曼,他的电影中最震撼的梦世界是《野草莓》,以超然的心理分析与自我反省,传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忏悔和宽恕。

无指针的钟与诡异的人脸

影史上著名的无意识场景:没有指针的钟表,直指没有时间的人生。而那个表情惨白焦虑痛苦的男人,转瞬间就倒地死亡了,昭示着生命的脆弱、微不足道和死亡的突然与麻木,面对死亡只有无能为力,但或许也是解脱。

死亡后的虚无

《芬妮与亚历山大》

在《芬妮与亚历山大》中,电影结束前引用了斯特林堡《一出梦的的戏剧》一书的序言:

「什么都可能发生 一切都有可能 时间和空间不复存在 一个脆弱的现实框架上 用这个优雅的音符 让想象力缠绕编制新的图案」

《第七封印》

这部电影深刻、肃穆、整洁、虔诚,轻松的喜剧成分和严酷的死亡混合,据说“第七封印”揭开的时候,人类面临神的最后审判,即“审判日”的来临。所以在影片中,村民们面对黑死病的肆虐,都以“审判日”来临作解释:上帝发怒了,第七封印被揭开了,黑死病为其中的惩罚之一。影片中与死神的棋局、牵引之舞大概也是在生与死之间的一场博弈。

伯格曼在生着的日子里,以有些冷酷而阴暗的影像进行着人性层面的思考,在对生命的直面中,归根结底是对死亡的直面。

1957年的伯格曼 建立在死亡之上的,是更加难以捉摸且令人恐惧的人性之阴暗,死亡有期限,但生命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缓缓于人间,总会留下些什么,总是存在着。

NO.4 杨德昌

“人生的调子就应该像一首爵士乐一样的简单”

一位洞察社会生活与城市文化的台湾代表性导演,人生百态在他的电影叙事中被完整的呈现,可窥见他在编剧上强烈的社会触角和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表达。

在他冗长的电影里,是建立在本土性之上的现实、社会与人性。以写实的风格,以批判的力量,更以其深邃的人性力量,打动了世人。

《一一》

杨德昌在解释《一一》的片名时,说:“爵士乐手在即兴演奏的时候,总是低声数着‘A ONE AND A TWO……’。人生的调子就应该像一首爵士乐一样的简单,而不应有太多的紧张、沉重或者压迫感。”当死亡临近,我们应更懂得活在当下,面对现实之后,其实没什么好害怕,也没什么好悔恨。此为成长,此为人生。

尽管看起来十分悔恨的样子

「 自从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就至少延长了三倍。」

「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

「婆婆,对不起,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话,只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都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

「你看这些年,我这么辛苦,我这么努力,嘿!我从早忙到晚,你知不知道,我一点都不快乐,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会快乐呢?」

从影片中的婚礼到葬礼,一切都是轮回。用泰戈尔的话:“孩子们在无边世界的海滨聚会。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飘游,船舶在无轨的海上破碎,死亡在猖狂,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边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地聚会着。”如果你看完了他的电影,没懂的话,接着走你的人生,便会懂。

杨德昌和妻子(彭铠立)

在他的电影里,死亡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恐慌与惧怕,有的只是在生活的轨道上,我们日复一日地前进着。希望是自己创造的,保持好奇心,保持探索的动力,明天永远值得期待。

「不聊人生」

「不聊人生」专栏的开启,是为了在周一来临前的夜晚,把你我的心事当作邮筒般丢进,当信使传递给若干年后的你,你会说,曾经无数个想太多的夜晚,都是组成现在的我的全部原因。人生,不就是边走边懂的嘛。晚安。

 纪录片《死而未亡:彼岸的世界》讲了很多死亡之后,意识扩张,会发生的超自然现象,令人震惊又充满好奇。在另一个角度,死亡后的世界虽很难想象,但或许也不会很差呢。重要的是,现在的你会不会对昨天还抱有遗憾。

最新评论

  1. 王若飞 says: V1

    光屁股小孩挺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