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露营逐渐兴起的今天,人们关注美观实用的器皿工具,寻求拥有绝美风景的露营地,在这个看似起源于西方的舶来文化上,寄托了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望。
其实,露营活动作为历史上人类长途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广泛地存在于东西方的文化中,具有军事、商贸、旅⾏以及游牧等多重社会功用。
在古代中国,类似的露营活动同样出现在诸多历史记载中。宋代《武经总要》中便有详细描述军队露宿扎营方法的《下营篇》,开篇即言: 军志⽈: “⽌则为营,⾏则为阵”。(《军志》是中国最早的⼀部兵书,成书于西周时代)
可⻅,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军事⾏动等活动中总结露营活动的方法和经验。
《诗经》中“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等记载,是描写当时连续露营扎寨,⾏军作战的场景。后世亦多有辞章描绘⾏军在外,⼭野露营的场景,正所谓“⾼秋军旅⻬山树,昔⽇渔家是野营。”
而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早已熟稔逐水草而居的帐篷生活,他们将迁徙露营融入到了经济生产、军事行动与生活方式中,塑造了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
伴随着中华民族近三千年的文明史,露营文化早已在古⼈丈量过的⼟地上生根发芽。由此看来,中国露营文化同样源远流⻓。
崇礼海拔2107米的青翠高山上、腾冲孕育云山雾海的原野中、热河稻谷飘香的山谷间……一帐之地,百无禁忌。一顶帐篷,融汇了昔日游牧民族的⽣活⽅式、⽣产方式与军事文化,也凝聚着中国人对露营生活的古老记忆。
这一次,我们将这小小的一帐扎向了集沙地、戈壁、森林、湿地、湖泊风貌为一体的浑善达克。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著名的有水沙漠,有着“塞外江南”和“花园沙漠”的美称。
在这个11月,一帐Camplus将与内蒙古天一⽂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打造一帐·天一巴音宝力格露营地,这也将是一帐第一个属于自己的长期露营地。
「冬漠秘境·一帐野营行」,一场露营寻根之旅,即将从这里起航。
揭开厚重的帐篷门帘,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挟裹着来自旷野深处的气息,穿过冷峻雪山和茫茫沙地,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去冬日清晨的第一声问候。
草原的四季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颜色,除了以绿为基调的春夏,被白色埋藏的冬日是很多人不曾涉足内蒙古的季节。
本次露营地位于巴⾳宝⼒格⽔库附近, 该地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有着浑善达克的世外桃源之美誉,游客几⽆涉⾜。营地附近⻛景秀丽、溪流纵横,属湿地风貌,近闻溪⽔潺潺,远观雪山巍峨。
在酒精的作用下,身体开始逐渐适应塞外的寒冷,于是蒙古族传统迎接仪式面向远方的客人正式开启。
烤全羊、传统蒙餐晚宴、蒙古舞、长调表演……来自蒙古族的热情像一把持续燃烧的火炬,为这个清冷的大地带来无限的温暖。
浑善达克沙地的⽇出,有着语⾔无法形容的壮观和美丽,很多⼈等待了⼀夜就为了了⽬睹这⼀神圣时刻。当太阳从远山与近林的间隙中升起,逐渐将金黄的阳光洒满沙漠,充满希望的⼀天从这一刻开始。
由露营特别指导青格勒设计,此次单程长达3小时的穿越,将探秘最深处的浑善达克沙漠,而这也是此次穿越路线的首次对游客开放。
下车后,徒步经过沙地、戈壁、森林、湿地、湖泊,直抵浑善达克沙地深处一淙神圣的泉眼。在这趟旅途中,你将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浑善达克沙地的奇特景观和秀丽风光。
来到蒙古,少不了体验传统的游牧民族生活方式。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骑行是蒙古族人必备的技能。尝试跨上骏马与“沙漠之舟”——骆驼,感受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
撮罗⼦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是蒙古、鄂伦春、鄂温克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这个和现代帐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尖顶屋,究竟有什么神秘之处,或许只有自己亲手搭建才能够体会到。
蒙古奶茶,蒙古语称“苏台茄”,是流行于蒙古族的一种奶制品。看过了纪录片中蒙古族老人熬煮的片段,真正上手自己制作时,又有些什么讲究?这一切,都等着你来一一发现。
传统奶豆腐制作、射箭比赛……深入最传统的蒙古族生活,延续千百年的古老习俗。
被称为“蒙古喉音”的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式,主要流传在中国内蒙古、南西伯利亚的图瓦、蒙古、阿尔泰和卡开斯等地区。
伴着星空,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大口饮酒大口吃肉,和着马头琴悠远的音调,吟唱起古老的歌谣。
在这个11月,让我们在这个11月,让我们深入浑善达克沙地,汇聚在一帐之下,发现沉淀在千年文明史中的野宿之美,在冬野中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深入浑善达克沙地,汇聚在一帐之下,发现沉淀在千年文明史中的野宿之美,在冬野中开启一场穿越之旅。
*此行野营所需的全部露营装备将由主办方提供(包括:Tentipi Safir 帐篷,Tentipi鸭蛋炉,行军床、单人调温电热毯、羔羊绒保暖床褥、营地椅、营地桌)